游戏展有多赚钱?ChinaJoy母公司汉威2024年收入1.17亿元、净利润4839万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近日,顺网科技发布2024财年年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18.39亿元,同比增长28.37%,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48.60%——公司整体业绩实现双位数大涨。
说到顺网科技,不得不提到的还有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汉威信恒。
2016年,顺网科技以4.45亿元收购收购上海汉威信恒41%的股权,后在2019年花费5.75亿元收购剩余49%股权,自此100%控股上海汉威信恒。而众所周知,上海汉威信恒国内主办的展会正是大家熟知的ChinaJoy。
第二十一届ChinaJoy(图源:ChinaJoy官网)
根据母公司顺网科技年报,上海汉威信恒2024年营业收入1.17亿元,营业利润6375万元,净利润4839万元——靠着“Chinajoy游戏展”这个国内游戏圈的独门生意,上海汉威信恒年营收过亿、净利润率达到了41%,表现非常不错,且回看过去这几年汉威的业绩表现也非常稳健,可以说是一家十足的游戏圈“现金牛”公司。
ChinaJoy规模继续创新高,“动漫展”异军突起
作为中国最大的游戏展,ChinaJoy向来是每年玩家、游戏行业从业者热切关注的重要展会活动。
根据财报信息,去年第二十一届ChinaJoy游戏展规模创新高,展出面积突破13万平方米,中外参展企业743家,吸引31个国家和地区,期间共有36.7万人次参观。
近年来,ChinaJoy遭遇上了挑战者,除了游戏展外,越来越多游戏公司开始出现在广州萤火虫、上海BW(Bilibili World)等人气动漫展上。尤其是BW,在B站的高投入加持下,BW高人气度也是有目共睹的,BW与Chinajoy并列成为了每年暑假期间上海最为顶级的游戏动漫展盛会。
以去年的BW2024为例:10万张门票1分钟售罄,B站官方预计为期三天累计客流量达27万人次——虽然仍与ChinaJoy这样的老牌游戏展会有一定差距,但BW也依靠动漫+游戏+演出的形式,吸引了众多动漫和游戏玩家的目光。
单是没有太大名气的独立游戏,在BW2024上都占据了42个摊位,共计60+款,更别提还有《鸣潮》《绝区零》《碧蓝航线》《蓝色星原:旅谣》等人气颇高的新老二游。
《碧蓝航线》的BW2024展台
此外,一如《影之刃零》《黑神话:悟空》等关注度颇高的国产单机游戏也都有登场。甚至包括部分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国外游戏,如《女神异闻录》系列开发商Atlus,就带着当时还未发售的新作《暗喻幻想:ReFantazio》前来参展。
Atlus“黄金三角”中的桥野桂、副岛成记来到BW2024
不可否认,随着越来越多人气手游、优秀的独立游戏,国产单机大作和国外游戏出现在BW上,“游戏味”越来越浓的动漫展们,成为了年轻人新的好去处。ChinaJoy这几年也做出了积极调整,同样愈发重视扶持独立游戏、PC游戏的展出。
ChinaJoy是一面镜子,展示着中国游戏业的变化
陪伴无数中国玩家20年的Chinajoy,可以说是一面镜子,展现这过去这些年中国游戏行业的变化,玩家一直的印象就是可以在Chinajoy上看到游戏大作、高水平的Cosplay表演、以及领取游戏周边。
从最初Chinajoy参展企业都是PC端游公司,到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爆发、国行游戏主机的加入,Chinajoy参展企业不断在洗牌,且Chinajoy也从对玩家的2C展会,拓展到B2B展馆、专业开发者会议的模式,而展期同期,场外还有大量的游戏业会议、沙龙、行业人士聚会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参展同行的体验。
虽然腾讯、网易过去这么多年从未缺席过Chinajoy,但伴随着手机游戏成为中国游戏业的主流、且手游进入行业大洗牌阶段,不少同行和玩家发现,一些手游公司开始缺席Chinajoy,且ChinaJoy上可供线下试玩的新游戏因为各种原因有所减少。
图源:ChinaJoy官网
两年前,韩国游戏媒体Thisisgame曾派出“史上最大规模记者团队”前往上海,准备对Chinajoy进行一次全方位无死角的报道,在现场与中国游戏开发者面对面交流。其却发现:CJ现场没多少游戏可玩,B馆也见不到他们想见到的某些游戏公司。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米哈游、库洛、心动等知名厂商纷纷遗憾缺席去年ChinaJoy,虽然没有独立展台,《原神》等热门游戏出现在了一加等硬件厂商展台。
原因很简单,不同于端游年代,手游时代的新作都是直接线上曝光、宣发、测试和运营。相比之下,综合性展会的重要性有所降低,像腾讯、米哈游、鹰角等一些游戏大作和大厂、开始把线下活动转向自己的专属嘉年华大型活动,在Gamelook观察下,疫情之后、举办线下发布会的游戏产品都在锐减,更何况厂商参加大型游戏展。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游戏厂商转向研运一体化,有实力的研发商已经和发行商绑定了长期合作关系,外部商务合作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强烈了,而小型研发商又没有资金去参展,都是线下游戏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国内游戏行业变化不是展会主办方能改变的,而为了迎接新时代的变化,Chinajoy也在积极出击、做出相应的调整。“新鲜感”是ChinaJoy主办方着重强化的环节。
这几年,我们也能看见一些新生力量出现在ChinaJoy上:随着国产单机和3A大作的涌现,他们研发周期更长,也更在意通过线下展会炒热关注度;此外互联网品牌、数码产品品牌等也开始对年轻人扎堆的游戏展有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成为Chinajoy上的新面孔。
此外,如腾讯、网易的长青游戏依然会坚持在ChinaJoy固定刷脸,大厂布局多平台游戏,也非常在意线下用户的体验环节。作为新生力量的国产单机和大厂多平台游戏,通常数量有限,长青游戏才是今后的国内游戏行业最具统治力的选手。
图源:ChinaJoy官网
站在玩家立场,除了希望有更多新游戏相关互动外,无论是同行还是玩家都希望看到ChinaJoy的二次元浓度和国际化程度变得更高。
随着Z世代用户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他们自然希望能为二次元游戏设置大规模的展台。尽管二游是这些年中国游戏产业相当突出的一个重要分支,这块空白亟待补全。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中国玩家正在通过Steam消费海外游戏,Steam中国用户的占比已经达到1/3。很多海外游戏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只要是首发登陆Steam平台的游戏,中国都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因此,中国玩家也希望更多国外厂商能够出现在ChinaJoy,毕竟已经有日本厂商参展BW,ChinaJoy何尝不能邀请欧美日本的主机游戏大厂参展,一直是行业和玩家期待的。
未来,中国游戏展也有机会如东京电玩展、科隆游戏展一样,成为全球游戏产业关注的焦点,这会是国内玩家和从业者期望看到的画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4/56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