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近两年,索尼在服务型游戏上的投入可谓是不计成本,然而结果却是收获寥寥,硬要说的话可能只有《Helldivers 2》算是去年的爆款。相比于成功案例,失败的教训则要惨烈得多,就比如八年制作、仅研发成本就超过2亿美元,结果上线两周时间就光速停服暴死的《星鸣特攻》(Concord)。
事实上,GameLook此前曾经报道过索尼自从2022年雄心勃勃地宣布要进军服务型游戏之后,陆续公布了12款服务型游戏项目(索尼官方并未公开过所有项目的名字),而这12款中有8款已经确认关停。
就连目前12款中唯一成功的《Helldivers 2》也在去年经历过强绑PSN账号的负面舆情事情,并且游戏的长线运营情况也不乐观,目前游戏的Steam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跌去90%以上。
这正说明,服务型游戏这块硬骨头的难啃程度,远远超出索尼的预想。尤其是索尼在这些服务型游戏项目上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还将自家旗下的著名单机IP拿去给它们背书,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将玩家口碑也押注到牌桌之上。
国外玩家表示看到索尼的GaaS项目被砍,“松了一口气”
而在剩下3款未砍项目中,就包含Bungie工作室的新作《Marathon》(中文名《马拉松》)。众所周知,索尼在2022年斥巨资36亿美元收购开发过《命运》的Bungie工作室,对于Bungie工作室替索尼开拓服务型游戏有着非常高的期待。
就在最近,Bungie终于公布了《马拉松》的首支预告片。戏剧性的是,根据官方PV的玩法展示,《马拉松》是一款比较典型的搜打撤射击游戏,而这恰恰是腾讯坐拥多款产品布局,甚至已经跑出《暗区突围》、《三角洲行动》这样爆款的赛道。
《马拉松》首曝预告片
多年以前,GameLook一直认为腾讯和索尼作为全球两大游戏巨头迟早会有一场大战,当时我们猜测腾讯作为资本更加雄厚的科技巨头(腾讯市值大概是索尼的四倍),可能会从游戏平台上直接向索尼发起挑战。
想不到如今双方却在射击游戏的搜打撤赛道上“狭路相逢”,那么到底是腾讯凭借更加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先发优势将索尼拒之于搜打撤的门外,还是索尼凭借Bungie在海外市场的号召力成功突破腾讯的“围剿”?
极具Bungie风格的搜打撤新作
关于《马拉松》这款产品,首先比较瞩目的就是游戏的名字,事实上国内玩家乃至许多国外玩家,乍一听这个名字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款体育类游戏。当然如果详细了解过《马拉松》的背景设定以及游戏的玩法类型就会发现Bungie取这个名字其实有着独特寓意。
从背景设定上,游戏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893年地球的殖民星球,鲸鱼座四号星球上,而处于某种原因,这个殖民星球成为了“奔跑者”(Runners)——即故事设定里将自我意识上传到外部装置中的人——进行资源掠夺的乐园。因此“马拉松”刚好对应游戏主角,也就是玩家们的身份,“奔跑者”。
游戏内的“Runner”
而从游戏玩法上来说,《马拉松》是一款PvPvE的团队竞技型搜打撤游戏,在游戏内包含搜集物资、与环境敌人和其它玩家直接的对枪战斗、规划路线撤离等等,这一系列综合的竞技考验就像一场“马拉松”。
当然这个游戏名本身既可以说是一语双关、寓意丰富,也可以说是指代不明、无法迅速触及射击游戏核心玩家,如何评价只取决于游戏上线后的实际表现。
而在GameLook看来,《马拉松》在玩法层面上,实在是没有太多可以分析的地方,基本和目前市面上的搜打撤游戏大同小异,包括PV发布后海外玩家的反馈也是如此。
国外玩家表示“这就是一款平平无奇的搜打撤射击游戏”
真正值得称道的,其实是游戏的“皮相”,也就是综合故事背景与美术风格的游戏调性。毫无疑问,无论玩法是不是换汤不换药,至少《马拉松》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相当吸睛的,这主要得益于游戏极具风格的视觉设计。
如果让GameLook根据自己的感觉和Bungie制作组访谈的内容,去评价游戏视觉风格的话,那就是“简约赛博科幻风”和“体育时尚风”。
首先游戏本身的背景就是科幻未来,并且还有浓郁的赛博朋克元素(Runner将意识上传至外部机体);说它简约则是游戏在角色和物体模型上采用了高保真但低多边形的工业化设计,形成了一种兼具科技感而时尚感的独特风格。
游戏内的建筑、枪械、乃至人物模型,像一个个高清积木
《马拉松》视觉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成功让人联想到一些体育游戏,这或许和游戏的色彩调度有关。《马拉松》使用了高对比度、大块纯色的鲜艳色彩,不禁让人联想到在赛场上穿著鲜艳、踩着荧光色钉鞋的短跑运动员。
当然Bungie采取这种美术设计风格也不是拍拍脑袋就决定的,如果观察北美游戏市场,尤其是主机游戏市场,就会发现畅销榜前列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体育游戏。
因此不得不说Bungie还是相当有水准的,毕竟想在射击游戏上创造出独特的风格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射击游戏都是常规的军事写实风,比较独特的可能就是《堡垒之夜》的卡通画风,以及《守望先锋》、《Apex》等欧美卡通风。这次Bungie在射击游戏中做出类似体育游戏的美术风格也算独树一帜。
再加上游戏内的枪械也不像大多数写实类射击游戏那样,有明显的现实枪械参照,从外形到配色上基本也是与游戏背景和美术风格融为一体,自成一派。
万幸没有难产,却一脚踩进腾讯的包围圈
熟悉Bungie情况的人,应该清楚《马拉松》的成功落地其实相当不易。去年7月Bungie曾经发布公告进行了一轮相当血腥的大裁员,GameLook当时根据官方公告以及领英上各当事人的反馈,估算过Bungie通过直接裁员、转岗至母公司索尼、剥离创建新工作室的手段,对累计450名员工造成影响,最终让Bungie缩编三成以上。
而在更早(2023年10月),Bungie就已经裁员过100多人,再加上去年国外社交媒体上一直有传言称《马拉松》人员项目出现变动,这导致如今《马拉松》实际曝光之后,国外玩家对于《马拉松》游戏玩法的乏善可陈、进一步转化为了对项目的不信任。有玩家在评论区就cue到去年Bungie的裁员,还有人表示这款游戏的关服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场“短跑冲刺”。
对索尼来说,他们已经在第一方服务型游戏上折戟了太多项目,如果这次花费36亿美元收购的Bungie,其新作又像《星鸣特攻》那样放了烟花的话,那索尼的自研服务型游戏之路很可能会走到尽头。(去年索尼就在财报中表示会调整“对第一方游戏工作室的管理风格”)
不幸的是,《马拉松》在玩法上选取的是搜打撤,而且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玩法突破,这就意味着它会一头撞进腾讯在这个赛道上的包围圈。
关于腾讯在搜打撤上的布局,目前已知的就至少有4款,其中有3款是腾讯(及其海外子公司)自研,一款是腾讯负责国内的代理发行。
其中《暗区突围》和《三角洲行动》想必无需再做过多介绍,这两款游戏的成功国内玩家有目共睹,前段时间《暗区突围》刚刚宣布推出“纯粹端游版”《暗区突围:无限》,《三角洲行动》也在近日宣布DAU突破1200万。
除了这两款腾讯国内团队研发的作品之外,腾讯海外工作室Sharkmob AB的科幻题材搜打撤、以极端天气自然环境和外骨骼装甲为特色的《Exoborne》,也在Steam上进行了首次非公开测试,首测数据也相当不错,玩家们在游戏中进行了54万场对局、共游玩了29万分钟。
最后还有一款游戏则是Nexon旗下Embark Studios研发的《ARC Raiders》,去年腾讯与Nexon签约获得了这款游戏以及Embark Studios的前作《THE FINALS》的国内代理权,根据条约相关信息,腾讯将有权根据本土玩家的喜好对这两款游戏的相关内容进行本地化。
而《ARC Raiders》则同样是科幻题材的搜打撤游戏,只不过在风格上更类似于近未来的科幻题材,游戏内的场景和枪械都比较接近军事写实类射击游戏的风格。
腾讯在搜打撤赛道上如同“下饺子”一般的产品布局,也不禁令人感叹中国游戏厂商惊人的开发效率。如果要溯源的话,现在的搜打撤赛道都是起源于2019年爆火的《逃离塔科夫》(注:游戏在2016年就进行了测试,但是一直到2019年才爆火,中间3年射击游戏基本被《OW》和《PUBG》统治)。
然而在Bungie这种国外服务型游戏领域的明星工作室,才刚刚掏出一款《马拉松》之时,腾讯却已经掏出了三款游戏,并且其中两款(《暗区突围》和《三角洲行动》)还已经在多平台上跑通了。关于多平台的问题,这也一直是国外服务型游戏厂商的弱项,中国厂商更加擅长做多平台(主要指PC主机端与移动端)游戏,从而可以一次性将不同终端上的玩家一网打尽。
另外,中国厂商的头部服务型游戏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十分擅长在长线运营中堆产能,可以用稳定、高效的方式持续更新玩法与内容。
《暗区突围:无限》PC版上线时,将一次性推出40项更新
《三角洲行动》新赛季“黑夜之子”的更新内容能够撑起长达一小时的前瞻直播
最后需要提及的就是商业模型的问题。
近期《马拉松》游戏总监Joe Ziegler在官方博客中提到,“我们希望我们所展示的内容足够令人兴奋,能有人与我们一同冒险,但我们同时也致力于在未来的赛季中持续改进游戏,且不会提高游戏的价格。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我们致力于将这款游戏打造成一款真正出色的作品,而且我们认为目前的起点非常不错。每个人对于合适的价格都有自己的定义。”
这句话其实就是暗示了《马拉松》存在本体收费,并且原话中还提到了赛季制,以及Bungie官方在社交媒体的回应中还提到了战令、时装等等内容,这意味着《马拉松》还会包含目前常规服务型游戏的各类微交易。换句话说,《马拉松》是一款“收费型服务游戏”。
而众所周知,腾讯以及大多数国内厂商的服务型游戏,都是采用免费模式、不存在本体收费。像是《三角洲行动》在今年年初推出的内容向资料片“战役模式:黑鹰坠落”,甚至直接免费送给玩家。这在当时也震惊了不少国外玩家,毕竟对于这种类似于《COD》单机剧情体验的大型内容更新,国外大厂一般都是需要玩家单独付费购买的。
这一切都会给到Bungie《马拉松》很大的压力,索尼或许只能寄希望于Bungie在欧美玩家群体中的品牌号召力,以及游戏本身差异化的风格,能够说服如今已经玩过不少搜打撤游戏的海外玩家“为爱买单”了。
当然,索尼也有自己的底牌,那就是他们在硬件平台即PS商店上的绝对主动权,但在PC平台上,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是以Steam为主,这就意味着索尼需要与腾讯的几款竞品公平竞争。而从《COD》等国外热门射击游戏IP在Steam平台上的销量来看,尽管国外玩家主机用户很多,但是在射击游戏品类上,PC平台的用户规模也相当庞大。
射击游戏依然是国内外厂商的主阵地
不得不说,哪怕射击游戏已经历经了多轮产品形态迭代,这个品类依旧是全球游戏玩家最喜爱的游戏大类之一。相应地,国内外厂商也不知疲倦地在射击游戏赛道上持续布局。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游戏大类之下,有太多细分品类:PvP向的射击游戏从玩法上分类有爆破竞技、推车占点、大逃杀、搜打撤等等;从风格上分类有军事写实、英雄射击、休闲化射击……
这还仅仅是PvP,PvE向还包括《无主之地》、《星际战甲》这种刷子游戏,《地狱潜兵》这种团队合作型射击游戏……如此多样的细分品类变化,也就意味着游戏厂商一旦推开了射击游戏大门,门内就有无数条路径可以选择。
当然射击游戏在研发层面的技术门槛本就不低,再加上绝大多数厂商还是主要面向PvP射击游戏,这又对游戏的DAU有很高要求,因此长期以来射击游戏(尤其是服务型项目)都是头部大厂的阵地。
就拿腾讯来说,腾讯除了在前文所说的搜打撤赛道上大量布局以外,SOC未来也是他们押注的方向,就比如获得了Rust正版授权的硬核生存手游《失控进化》,该游戏由无端科技开发、腾讯发行。当然根据企工商信息,无端科技的大股东本身就是腾讯(持股约27%)。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SOC本身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游戏品类,有相当大一部分会融合射击游戏玩法(例如网易去年的《七日世界》);也有一部分不包含射击游戏玩法,或者说不以射击为主要战斗方式,像腾讯海外工作室Funcom开发的《沙丘:觉醒》以及去年腾讯北极光工作室曝光的《荒野起源》其实都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射击游戏。
《荒野起源》包含大量冷兵器近战
总而言之,借用一下Bungie新作《马拉松》名字的寓意,国内外厂商在射击游戏赛道上的比拼本身也是一场“马拉松”,谁能在这个赛道上长耕不辍、时刻紧跟市场的新潮流,谁才能赢得全球范围内数量庞大的射击游戏用户群体。
而中国厂商一直以来又拥有极高的开发效率和丰富的长线游戏运营经验,GameLook一方面期望腾讯、网易等大厂能够继续在射击游戏赛道上深耕,另一方面也期待更多国内厂商能够入局,向全球射击游戏爱好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4/56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