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的AI幻想,正杀死员工创造力!大厂竟要求“自证你无法被AI取代”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虽然AI领域部分从业者很早之前就没有掩饰想要用自家AI工具取代部分岗位的野心,早在去年年中,OpenAI的前CTO就在采访中表示:“一些创意性工作可能会消失,但它们或许本就不该存在。”
但过去几年AI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大众对于AI的印象大多是一个偶尔会出错的高效工具,包括OpenAI、百度、微软、阿里、腾讯等AI公司,往往也会将AI塑造成手工纺织时代的珍妮机,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工作的优秀辅助。
可随着AI能力持续升级,全球经济却又反复无常,全球不少企业似乎颇为迫切地试图将“AI降本增效”当作了在动荡时代的救命稻草,自2022年起一直在社交媒体被渲染的AI取代人类工作的状况,正在2025年正变得无比真实。
就比如前不久加拿大电商平台Shopify的CEO就在一份公告中强调公司将全面拥抱AI、所有员工都必须积极使用AI、员工的业绩考核也将加入AI的使用情况这一标准,甚至各部门未来都需要证明特定工作无法被AI完成,才可以招聘新人。
而根据GameLook的观察,海外Reddit等论坛上不少游戏、创意产业从业者的分享和吐槽,GameLook发现,当前下至普通员工,上至所谓的“社会精英”,强制、高度使用且高度依赖AI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一种常态。
就比如游戏行业,此前GDC的调查就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开发者(52%)所在公司已采用生成式AI技术,其中三分之一(36%)的个人开发者也在使用此类工具。而在企业内部,生产与团队领导岗位(41%)都在使用AI。
当然GameLook不否认AI确实在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但似乎越来越多人也意识到,类似短视频剥夺了很多人吸收长内容的能力,对于AI的依赖也让很多人失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外媒Aftermath的最新报道中,一位化名Brad的3A游戏大厂资深美术师就激情开麦吐槽:“我当前项目的艺术总监本人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电子游戏美术师,但如今却连写封该死的邮件都离不开Chat GPT。”
回想2022年,GameLook依旧记得,当时大家普遍都认为AI最先冲击的将是底层创意工作岗位。
但如今各家AI写算法的严谨程度远比它们写文章要强得多、位于企业金字塔顶层的一批制定规则人也成了AI最忠实的信徒,将自己变成了AI的事实核查员和企业辅助管理员。
这当真是一个疯癫的、倒反天罡的时代。
图片来源:豆包AI
没有驾照的人在高速上疾驰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目前AI在部分工作上确实很强。就以GameLook为例,我们经常会关注一些海外市场的关键行业报告,又或者在年底往往会对过去一年国内版号发布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
这些工作往往会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提炼、翻译等工作,这个过程中AI就是很好的辅助。
比如每年韩国会定期发布的游戏市场年报,八百页多的韩语报告,AI就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关键信息,AI翻译的结果往往也比普通谷歌的机翻更加准确、本地化,对于稿件产量不低的GameLook而言,这其实可以节省不少工作。
但问题是,当前很多公司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并非按需使用AI,而是将公司的未来发展都押注在了一个新兴工具上。
在Aftermath的报道中,前文的Brad就透露,目前其每日的工作就是老板不停地用AI生成概念图,然后其中合格的图片,自己及整个美术团队需要逆向推演,如何在游戏中设计并实现老板的AI的想法。
“我真不明白,他连自己想要什么都无法在脑海中构想出来,除非利用AI看到些成品,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上艺术总监。”Brad吐槽道。
当然这还不是最极端的情况,另一位化名Mitch的程序员回忆了他上一份在科技初创公司的工作。
“在一次与CEO的会议中,他告诉我注意到我并未使用公司提供的Chat GPT账户。我当时并未意识到公司会对此进行追踪。”Mitch说道,“总之,他告诉我需要开始使用Chat GPT来加快开发进程。此外,他甚至指导我完成了Claude——另一款AI工具的账户注册等流程,说我应该使用它来批量创建应用程序的新功能。”
可由于AI生成的代码质量某些程度不如人工编写的代码——尽管差距并不悬殊——而且由于大部分代码并非由负责监管的人员编写,导致工作配合困难,在Mitch离开该公司后数月,该初创公司倒闭。
如果说Shopify决定将AI的使用情况纳入员工的考核,还可以理解为一家成熟企业无所不用其极追求效率、削减员工开支,试图降本增效,上述初创公司的例子,其实让GameLook想到了最近风头和争议都颇为热烈的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和ChatGPT等AI的基础其实都是帮助人类更好地完成某件事。唯一不同的是智能驾驶至少需要驾驶员取得基础的驾驶能力和证明,但AI完全不需要,甚至其目前日新月异的能力还会让下至小白上至精英产生“幻觉”。
简而言之,AI就像是带着一个没有驾照的人在高速以上百码的速度疾驰的智能驾驶,理想状态下,不出问题的时候确实有用,但一失灵,或者司机需要接管驾驶了,老司机(大公司)或许还能及时反应,但小白面临的后果恐怕就不堪设想。
降本增效,真的降了本?增效还是增“笑”
而以上的讨论,包括部分开发者的现实发言,甚至都是预设AI确实能够加快内容产出、建设效率的前提,但事实真的那么美好吗?
首先还是GameLook自己的经历,已知关注GameLook的读者应该清楚,我们之前也尝试过使用AI编写一两次简单的消息类报道,就是那种遵循5W+1H(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原则基本不会出错的内容。
这是行业最先进AI之一Claude 3.7生成的内容
但从2022年到现在,GameLook的体验其实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即如果你想要AI写一篇1000字的报道,你往往前后就需要输入1000字甚至以上的提示词,让AI完成内容的撰写,并且后续可能还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进行逐字逐句的事实核查,所花费的时间其实并不比一个熟练的记者写同样体量文章的时间短太多。
唯一的“快”的体验其实只在最后AI几秒钟内一口气输出文章内容的时候,观感还是相当惊人的。
而根据GameLook的观察,类似看似“快”,但AI不一定降本也不一定增效的情况,我们的体验不是个例。
资深游戏设计师Ricky就表示在上一个项目中经常被要求使用人工智能,初衷是为了节省基础任务的时间。他表示自己经常被鼓励使用ChatGPT来完成诸如“生成现有游戏及其系统的概要,以便我们将其作为参考和讨论点”的工作,但结果就是“这些AI生成的概要经常出错,而我花在修正它们上的时间比用传统方法完成还要多。”
“AI无法像人类那样在潜意识里整合项目其他维度、影响因素、参考素材或个人经验,因为它根本没有思维,我也曾试图通过调整提示词或继续与AI对话来修正这些问题,那无异于浪费我的时间和专业能力,毕竟我的专业素养恰恰是我受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我成为提示词工程师的潜力。”Ricky吐槽道。
Reddit上不少网友对此也深有同感:“我的公司正在全面推行人工智能应用,但完全是自愿的。公司多次培训中他们告诉我们这玩意儿不可靠要小心,我就想:那为啥我们还要用它。”
“最近我看了这个演示,是关于Unity中的LLM工作流程的。台上的家伙说了类似这样的话——‘我们拿这片草,让AI在小范围内复制它’。他写了个简短的提示词要求LLM执行,结果一半的草生成在了地图下面,或者彼此重叠。那家伙眼都不眨就接着说——‘如你所见,AI分辨不出地图表面在哪儿,但别担心,我准备了另一个提示词给你们展示正确效果’。然后他真的掏出了一整段精心编写的提示语,毫不意外,结果依然令人失望——LLM生成了一堆丑陋乏味的树木和岩石团块,你得手动拆分拖拽才能勉强看得过去。当我得花半小时构思提示词,再花半小时修正结果时,工作流程的改进到底体现在哪儿?”
当然可能不是所有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包括我们GameLook的经历,以及Reddit上一些游戏行业从业者的吐槽。
对此GameLook只能说找一个你个人的与工作无关,且自己了解颇深爱好,然后让AI去帮助你解决一些现实或虚构的有关该喜好的难题,或者询问一些非常识,更多是同好之间口口相传的经验,你就会迅速意识到目前AI的局限性和能力范围。
更重要的是这可以有效帮助自己,对当前媒体各界打造的“AI全知全能”的气氛迅速祛魅.
“我总是建议人们让ChatGPT做一些你熟悉且中等复杂的事情,然后看看它会犯多少错误。然后想象一下,它在回答你无法察觉的问题时所犯的错误。”
AI有多强大,关键在用AI的人
当然,读完文章的读者可能会以为笔者是什么反技术的老顽固。其实恰恰相反,GameLook相当肯定AI的能力,就比如日常中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比如“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AI可以相当专业地解释其背后的原理,也可以将专业回答转换成幼儿园孩子都能理解的方式。
试想一下,对于一个孩子处于十万个为什么时期的家长而言,AI会是多么有用的家教。
甚至在工作中,对于同一个事件,GameLook往往需要选择一个创新同时我们读者也感兴趣的视角进行报道,但很多时候类似的视角其实找起来有一定难度,此时AI由于其能收集相关事件前前后后所有的新闻报道和相关内容,往往就能够带来新奇的想法和观点。
但是GameLook对于AI一直坚持的是,AI有多强大,除了技术本身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使用AI的人,他的想法和创意、经验,才是驱动AI除了算力之外,最核心的动力。
对于AI的降本增效,至少在游戏行业,GameLook观察到,当下似乎有一种趋势,那就是将“游戏研发”视作一个问题,而将AI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甚至是唯一答案。
但问题是“游戏研发”其实是一个过程,醉心开发、推进项目进度是这个过程的常态,同时团队集合起来消耗时间和成本迭代创意、解决问题也应该被视作正常情况。
现在很多时候会存在这样的声音,“想想你可以省下多少时间,直接投入真正的游戏制作中去!”,但头脑风暴、创意瓶颈、反复迭代、舍弃辛辛苦苦开发的部分内容本身都是游戏制作的一部分。
GameLook想说的是,至少在当下,人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I只是加速问题解决的工具。反倒是对比强制员工使用AI乃至冒进用AI替代人的规则制定者,或许AI还更像人一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4/56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