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自2022年起,AI的崛起一直占据着全球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在大模型不断刷新人们对机器创作的概念的同一时间,其实在影视和游戏等创意行业,另一桩大事件在持续进行,影响着全球不少头部企业。
那就是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先后针对电视、电影和流媒体以及游戏行业的罢工行动。
当然由于SAG-AFTRA的罢工行动主要影响的是西方企业,再加上罢工也是西方工会为自己会员争取劳动权益保障的常见手段,无论是国内外网友其实都有些见怪不怪,所以虽然罢工一直在进行,但不少国内网友可能对于该事件没有太强的认知。
不过本来顺风顺水的SAG-AFTRA,最近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原因竟然只是米哈游将《原神》内名为“基尼奇”的配音演员进行了更换。
社媒舆论战已经打响
其实在之前罢工开始后不久,米哈游就被迫将旗下游戏部分角色的英文版本“噤声”,因为配音演员罢工期间无法接取工作。当时该举动其实更多被视为米哈游不想被搅和到与自己无关的事件中,在耐心等待事件结束。
如今米哈游选择更换声优自然就被理解为其耐心消耗殆尽,决定另寻他路,减少罢工对自己产品正常商业运营的影响。
而作为一家自带流量的公司、一款自带讨论度的产品,该事件发生后在日常发帖大多只有几十上百互动的Reddit上的gachagaming板块,相关帖子一夜之间盖了上千楼。
“基尼奇”配音演员更换后,另一位角色“坎迪斯”配音演员破防大骂米哈游和《原神》玩家
甚至Twitter上更是平时表面和和气气的配音演员们,也开始扯大旗,直接公开责骂接受“基尼奇”配音工作的配音演员为“工贼”。
最重要的是原本替打工人谋权益,表面上代表着大多数普通人立场的SAG-AFTRA,整个罢工活动乃至组织的存在和定位,也开始被广泛质疑和批评。
明明米哈游甚至不是欧美企业,甚至不是罢工期间第一家更换游戏声优的公司,为何却成为打击SAG-AFTRA这个百年工会的最重磅武器?
两年罢工,美国工会为了啥?
对于SAG-AFTRA的罢工,GameLook首先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时间线。
根据SAG-AFTRA官方发布的信息,早在2022年10月起,该工会就一直在与签署过IMA(工会成员在视频游戏中的工作的互动媒体协议)的影视和游戏公司进行谈判,试图与游戏公司达成包括提高游戏演员工资待遇、保护演员数据不被无授权在AI等领域使用、保障演员工作环境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新协议。
SAG-AFTRA的罢工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 提高视频游戏演员的工资,使之与通货膨胀保持一致,同时增加对参与高收入游戏的演员的额外补偿;
– 规范视频游戏公司对演员的人工智能数据的使用,防止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利用AI技术扫描演员的面部或身体,生成数字化的表演;
– 限制视频游戏公司对演员的自拍试镜的要求,避免演员在没有合理报酬的情况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拍;
– 保障视频游戏演员的安全和健康,尤其是在进行动作捕捉或声音捕捉的时候,避免演员受到过度的身体或声带的损伤。
SAG-AFTRA与AI声音公司Replica Studios签订的协议
随后在2023年7月,SAG-AFTRA与美国影视制片人联盟(AMPTP)在初期合同谈判失败后,首先面向影视行业发难,发起了长达4个月的罢工行动,当时美国多个电视节目、电影项目均陷入停摆,后续美国好莱坞大多数公司妥协,与SAG-AFTRA达成了AI保护及合理使用领域的新协议。
同年9月,SAG-AFTRA在内部投票中,以98.32%的赞同票通过了针对游戏行业的罢工,并在2024年7月开启了正式的罢工。
作为欧美最大、会员最多的工会组织之一,SAG-AFTRA的罢工行动其实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效,仅仅2个月,SAG-AFTRA就宣布他们与80多家游戏公司达成了新的协议,就比如腾讯游戏的光子LA工作室(腾讯互娱光速工作室),但由于更多头部企业还在观望,实质的罢工行动其实时至今日依旧在继续。
最近的消息是今年3月11日,SAG-AFTRA宣布虽然他们已经与部分主流游戏发行商达成了薪资和劳动保障方面的协议,但就AI保护方面,谈判依旧没能达成共识。
其实从立场和目的来看,SAG-AFTRA毫无疑问其在整个创作者对抗AI的大语境下,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的,甚至其“提高视频游戏演员的工资,使之与通货膨胀保持一致”,GameLook认为其实对于解决大部分演员生计问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规范视频游戏公司对演员的人工智能数据的使用,使演员能够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在有自己数据参与的项目中获得合理的报酬,其实也是相当未雨绸缪。在当下AI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演员等从业者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毫无疑问未来他们可能会处于更加不利的状态。
但问题在于SAG-AFTRA的目的合理不等于手段合理。
从争取权益到垄断演员,SAG-AFTRA是合法帮派?
作为一家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工会组织,在那个5天、每周40小时工作制都尚未在美国立法的年代SAG-AFTRA毫无疑问当时确实是保证广播、影视等行业从业者合理权益的有效组织。
但随着过去一百来年的发展,特别是在2012年演员工会(SAG)和美国电视和广播艺人联合会(AFTRA)合并后,SAG-AFTRA实质上已经成为美国好莱坞演员、编剧、配音演员等台前幕后从业者的统一管理组织,当前网友几乎能在大荧幕上看到的美国作品,其中的大小演员几乎都是该工会的会员。
甚至通过与英国等地本土的工会组织合作,SAG-AFTRA的影响力也早已走出了北美,波及了整个英语地区。
从目的上来看,SAG-AFTRA显然依旧“不忘初心”,的确在维护和提高工会成员的工作待遇和劳动保障。
但在手段上,由于SAG-AFTRA存在基础的排他性条款,即与工会合作的资方只能雇佣工会成员,同时,工会成员也只能为工会有协议的资方工作。几乎垄断了演员等劳动资源的SAG-AFTRA已经成为类似“帮派”的存在。
简单来说,如果将北美影视行业是做一个平台,SAG-AFTRA就像该平台的App Store,你想要在美国做内容,基本只能通过SAG-AFTRA。只不过现实中消费者不满苹果的封闭策略还能选择安卓,而北美影视和游戏企业大多数时候其实没得选。
《Last Sentinel》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上文GameLook提到的腾讯游戏的光子LA工作室(腾讯互娱光速工作室)是最早一批与SAG-AFTRA达成协议的公司。在最近的GDC大会上,腾讯光子工作室群就介绍了自己洛杉矶工作室的3A级开放世界项目《Last Sentinel》(暂译:《最后的哨兵》)的开发过程已经接近尾声。
倒推一下,去年罢工的时间段其实正好是该项目最后冲刺的时候,作为一家落地美国的团队、恰逢项目关键时期,腾讯显然没有拖着不签协议的选择。毕竟现在不签,未来总也要和SAG-AFTRA打交道,很难绕过。
不过以上包括SAG-AFTRA的排他性条款,很长时间以来其实都是公知信息,如果说互联网对于该组织有如今那么强烈的不满,该发泄的情绪早应该发泄了,为什么要等到现在,由米哈游这样一家中国公司(Hoyoverse总部在新加坡),化身为引爆SAG-AFTRA的导火索,揭露其垄断本质的存在。
答案其实很简单:“太红了”。
Nikke在前,但毕竟不是米哈游
其实在如今游戏全球化的时代,受SAG-AFTRA罢工影响的游戏公司自然不止米哈游一家。
早在去年年底,由腾讯Level Infinity在海外代理发行的Shift Up的《胜利女神:Nikke》其实就进行了大规模的英语声优更换。只能说相较而言,其实腾讯是更早下决断,清楚自己哪些团队需要配合SAG-AFTRA,哪些项目优势不必受其罢工影响,需要尽早避险的。
但当时《胜利女神:Nikke》的声优更换其实只是在Reddit社区小范围引发了不解,大家对于游戏公司的行动大多是理解尊重的。
5个月前,网友还相当平常心
而此次米哈游之所以被拉入舆论场,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所说的“太红了”。
在此之前整个罢工事件下,玩家其实处于为了支持同为打工人的配音演员,忍耐着自己玩的游戏是静音的状态,但同时也期待着整个事件快点结束,自己喜欢的角色能开口说话。
而配音演员们则一边需要为长远利益计,无法反抗SAG-AFTRA,同时又担心有钱的中国公司会因为罢工事件减少甚至中止合作,自己未来会少很多可观的收入。
如今米哈游更换配音,无疑是为事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考虑《原神》不仅在游戏玩家社区有着空前的影响力,其在经过多年的更新后,在业界牵涉的配音演员人数也相当庞大。该游戏的一举一动必然会被部分人理解为行业风向,自然在台前幕后都引发躁动。
海外很多声优其实早早就开始讨论该事件的影响
而围绕米哈游的吵闹,GameLook认为还有另一方面原因,那就是SAG-AFTRA此次罢工的战线拉太长了。
在此之前无论是针对影视行业的罢工,还是游戏行业的罢工,其实海外并不缺媒体、Youtuber乃至配音演员等现身说法,反复解释整个罢工事件背后各种条条框框,其中自然有有利于SAG-AFTRA的论点,但更多时候,是网友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SAG-AFTRA似乎有点太霸道了。
特别是随着此次米哈游事件被暴露的SAG-AFTRA试图让各大游戏公司签署的条约,其中除了围绕其目的设定的条款外,玩家发现新条约中还包括“SAG希望获得美国以外游戏公司的英文配音独家权。这将阻止像米哈游这样的其他游戏公司为当前和未来的项目雇佣非SAG工会成员及非工会成员(无论在美国境内还是境外)”等条款。
简而言之SAG-AFTRA想要垄断现在以及未来电子游戏中所有的英文语音,将自己三次元的霸权主义搬到了电子游戏的二次元。
有点幽默的是,好莱坞最近几年一直在强调中国人就应该中国人来演、法国人就应该法国人来演,否则就是文化挪用;现如今代表好莱坞大多数人的工会却在强迫“无论你游戏里设定是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爱尔兰人,所有声音必须从美国人嗓子里发出来”的把戏,双标之明显。
而作为一家美国的工会,SAG-AFTRA在美国地区的罢工,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自然期待的是相关活动最多影响美国境内的内容创作和生产。
但事实确实,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美国又是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之一,明明只是美国工会为美国人谋利益,随着时间线的拉长,大家突然意识到凭什么我欧洲人、亚洲人,甚至是在全球其他地区工作的配音演员和打工人要和你一起受影响,被抢工作。
结语:
对于SAG-AFTRA,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存在的意义显然是利大于弊的,虽然此次罢工行动中,包括泄露的条款展示了该工会贪心不足的一面,但其对于影视游戏行业劳动保护权益的进步,切实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作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根据当地法律法规以及工会政策等,为参与项目的劳动者提供合理的酬劳和工作环境是一回事儿;但GameLook认为,这不应该以此被裹挟,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陷入被动,放弃主体性为代价。
更何况在如今全球化的市场,要知道大部分工业领域如今都少有离了某一个国家的人才,整个产业转不动的情况,更何况文化创意产业,其实鲜有不可替代性的岗位和人员。如此长线的罢工行为,最终能换来多少权益其实也是工会以及参与其中的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普通美国人的假期比中世纪平民还要少
美国看似激进的罢工和劳动权益争取,为美国换来的是远低于欧洲等国家的年假、病假时长,被炒鱿鱼后没有法定强制的N+1赔偿,政府官员所谓“提高最低薪资水平有害经济发展”的言论以及因为员工工作态度、薪资水平导致几近瘫痪的基础制造业。
至少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罢工确实为该国的从业者换来了高福利(当然欧洲部分国家的高福利并不完全因为罢工)。
如今在文化创意产业如此强势,不顾后果地推行罢工等策略,好莱坞自然可以大而不倒,继续保持全球影视中心之一的地位,但底层的配音演员等,打上SAG-AFTRA的标签后,未来是否会影响其好莱坞之外的工作选择,GameLook认为可能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4/56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