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飘摇中,育碧惨遭小股东“炮轰司令部”!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国产游戏在全球攻城略地、为中国游戏开启新曙光的同时,国外老牌3A大厂却在暗无天日中沉沦。

GameLook上周曾报,随着育碧股价在9月初迎来一波狂跌,这家法国3A游戏大厂的市值跌至了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今日育碧股价再次大跌至13.26欧元,员工高达1.7万人的育碧、其市值只剩下17.04亿欧元(约合133亿人民币)——市值仅相当于半个三七互娱。与欧美游戏公司相比,目前EA的市值为386.3亿美元(2747亿元人民币),动态市盈率为35倍;Takle-Two的市值为273.3亿美元(1943亿元人民币),动态市盈率为40倍。育碧市盈率仅有10.7倍。

育碧摇摇欲坠的态势之下,有国外投资者终于坐不住了。

近日,一家名为AJ Investments的投资机构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炮轰育碧司令部”,更进一步加剧了这几天育碧的股价下跌。事实上,这家投资机构虽仅持有育碧不足1%的股份,但这份公开信可谓“牛气冲天”,直接抄送育碧创始人Guillemot家族,以及黑石集团、KKR等私募巨头,甚至还在正文中将Guillemot家族和腾讯点名痛斥了一番,指责他们让全体育碧股东蒙受损失、让玩家失望,更要求公司更换管理层、让育碧退市。

“育碧跌倒”和“股东发难”两个极富讨论度的话题叠加,让这封言辞激烈的公开信得到了多家海外媒体的注意和报道,吸引不少海外玩家参与到了讨论之中。

在育碧风雨飘渺的时候,GameLook也来仔细评议下——AJ Investments对育碧和的指责究竟有几分道理,育碧的现状该谁担主责?作为第二大股东的腾讯真该背锅吗?育碧又还能东山再起吗?

“成分复杂的”的投资人,动机何在?

在这篇公开信里,AJ Investment的说法相当大义凛然,其态度可以大概总结成两点:育碧是家好公司,但其股价至少应该在40-45欧元;如今股价崩盘,其认为是因为“全体股东被Guillemot家族和腾讯绑架”,而管理层“忙着用短期财报讨好股东,完全忽视了长期的战略布局”。

“绑架”一说从何而来?AJ Investment表示,在腾讯2022年增持育碧及Guillemot家族股份、成为除Guillemot家族外的育碧第二大股东后,任何通过收购股份获得育碧公司控制权的尝试都需要获得Guillemot家族和腾讯的同意。

AJ Investment引述彭博社报道称,黑石集团、KKR等投资公司表达出收购育碧的意向,但都因为这份条款未能成行,这使得育碧错过了靠收购来重组变革的宝贵机会——而AJ Investment更是搬出一个阴谋论,“Guillemot家族和腾讯想要通过压低育碧股价来收购更多股份,进而全盘掌控育碧!”

要是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看来,能做出如此义愤填膺的表态,AJ Investment一定在育碧身上损失了不少金钱,但事实好像不是如此。

华尔街时报分析称,AJ Investment的持股比例不足1%;而按照公开信自己的说法,AJ Investment在两周前才刚刚开始持有育碧的股票,虽然在不断增持育碧,但整体亏损可能仅有10-20%,且如果这家机构没有冲动的发出这封公开信,这两天育碧股价可能不会又一次大跌,其行为颇为矛盾。

相比之下,两年前以80欧元每股高位、从Guillemot家族手中收购育碧股份的腾讯反而才是实打实“吃大亏”的那一方,考虑到育碧目前市价13欧元的市价,腾讯两年前这笔投资账面亏损高达83%,如果要喊冤、可以说腾讯才是最应该对育碧不满的大股东。

节选自公开信原文,腾讯与创始人家族购入育碧股票的几个节点

就连不少外国论坛网友都看出这家机构有点“心怀鬼胎”。有人认为,AJ Investment是所谓的“激进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也就是通过游说和高调行动迫使公司做出行动,进而影响股价,让自己从中获利,甚至有玩家怀疑,这么喷育碧、是不是这家机构想靠卖空育碧获利?

也有不少人关注到,AJ Investment公开信中的诉求,包括“要求育碧从公开市场退市,由腾讯、Guillemot家族或外部资本以‘合理的价格’回购育碧股票”——想靠回购低位套利的算盘,打得GameLook在几千公里之外都能听到响。

但与此同时,AJ Investment在公开信中指出的一些问题也的确是实打实存在的,如育碧的人效相比同行极低,管理层战略连续错误,新游戏乏力等。其指出的“更换CEO和管理层”“大刀阔斧改革”等建议或许也是当下的育碧所急需的:这家3A大厂,的确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不破不立的关头。

育碧得了什么病?新游戏接连失利,玩家粉转黑

从外部视角来看,从盈利状况到产品阵容,眼下的育碧各方面都亮起红灯,这正是股价崩盘的最直接原因。

对广大玩家来说其实最为关注还是育碧的游戏品质,无疑是每家游戏公司最为本质的“基本盘”。而对育碧来说,这家公司曾经被看作是游戏圈3A工业化的代表,甚至第一个喊出了“4A游戏”的高大上概念,但在实际执行中,其旗舰游戏却流于“罐头”式产品研发套路,最终成了结结实实吃到了自己的回旋镖。

相信游玩过近年育碧式3A产品的玩家和同行都有共识,无论是《孤岛惊魂》还是《刺客信条》,育碧的大作IP产品总是维持在“60分”水准——画面渲染总是相当精美,但总给人强烈的“似曾相识”感;剧情世界观愈发不走心、玩法创新要素无限接近于零。即便是扛把子的《刺客信条》系列,也不再有当年“三部曲”时期的惊艳,仿佛只是换个文化背景就匆匆上架,时常还给人“半成品”之感。

刺客信条:幻景

在3A游戏概念如日中天的时代,育碧的研发模式对不少用户来说还尚且有“量大管饱”的优点;但在头部3A大作质量越卷越高、手游等多元化的娱乐形式崛起的如今,玩家们对“60分万岁”的工业化产品的耐心也快速见底。

在新IP拓展不顺的局面下,育碧高速推出系列作品、让IP的老化加剧,其并不在人们意料之外——最明显的是前两作销量破千万的《看门狗》系列,第三作《看门狗:军团》的销量却没再对外公布,甚至此前有海外消息人士传言整个IP已经被停止研发。

多次准确预告育碧内部信息的海外消息人士j0nathan

育碧首次拿到星球大战IP改编权,与EA开战、被赋予厚望的《星球大战:亡命之徒》8月30日发售后仅有MC 74分,玩家评分仅有5.5/10,受到海外玩家一片吐槽。摩根大通的分析师火速将《星球大战:亡命之徒》的销量预期下调了 200 万套,预计至 2025 年 3 月止的育碧本财年的销量仅为 550 万套。

算上去年底上线,但同样悄无声息的《阿凡达:潘多拉边境》,育碧已经连续两次在被投资人寄予厚望的顶级IP 3A大作上表现不达预期,这毫无疑问是近期育碧股价疲软大跌的主因。

归根结底,眼下育碧遭遇的问题,症结不止是个别游戏的翻车或是一时的“产品荒”,而是过往无往不利的“万能成功公式”遭遇阶段性的失效、玩家对育碧信任开始分崩离析、品牌资产出现透支。这些“慢性”因素逐步积累到临界点,在未来,育碧即便一夜间开始新游戏水准回归,恐怕也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赢回玩家信任。

家族企业决策失误,“佛系”腾讯真心背不起这锅

回想十五年前,与中国关系密切的育碧曾是中国游戏圈同行仰望学习的存在,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游戏公司,可以说这家外资大厂培养了中国第一代3A游戏人才;像腾讯如今的不少资深游戏人,早年都有育碧工作背景。但时过境迁,当年的巨头却如今却遭遇这样的困境,这锅到底该谁背?

在GameLook看来,起码不该是如AJ Investment所言,由腾讯来背锅。

回想2022年腾讯对育碧的增持,彼时育碧联合创始人兼CEO Yves Guillemot对外反复强调育碧将保持独立,且同时对外确认腾讯不会派出代表在Guillemot兄弟有限公司任职、不拥有公司业务表决权和否决权,且8年内不得增持股份至9.99%以上——仅就这番发言,就足以证明腾讯难以干涉育碧日常经营。

况且,腾讯近年来已经在全球进行“广撒网”式的股权投资,乃至出现TGA年度游戏颁奖礼腾讯参股的厂商的游戏占“半壁江山”的情况。而无论是拉瑞安工作室CEO还是其它被投海外工作室代表都层表示,腾讯给予了高度独立的自主权,并不干涉他们的运营。

相比较之下,就连腾讯持多数股权的Supercell,在此前出现多年业绩下滑时也没有被腾讯过度插手干涉。在明面上,育碧与腾讯的双方合作也不过是促成了《刺客信条:侠隐》等几款手游产品的研发合作,以及PC产品代理引进中国。纵然腾讯是育碧第二大股东,这锅背的也实在是有些冤枉。

反观Guillemot家族,他们的确如AJ Investment所言,多次表明想要把育碧牢牢掌握在自己家族手中,这虽然提供了经营管理长期的稳定性,但也会因为权力集中、造成战略决策上的单一和排他。

此前Yves Guillemot就曾公开表示,之所以和腾讯合作,就是为了在维持独立运营的同时,获得资金来应对私募基金的“虎视眈眈”。在获得腾讯的投资后,Guillemot家族公司很快就把资金再度投入对育碧股权的增持回购中,只是Guillemot家族再次买入育碧股票的价格是19欧元每股,而不是卖给腾讯的80欧元每股(腾讯真要哭了)。

只可惜,公司的经营能力并不随血脉遗传。如今育碧的新游戏遭遇问题,和Yves Guillemot领导的育碧管理层在过去多年间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错过了多轮游戏行业浪潮(比如大逃杀品类)有直接关系。

比如在人员策略上,如今的育碧每年不过24亿美元元左右的年营收、净利润是亏损6000万美元,但公司上下却有高达1.7万名员工;人效之低,在国外游戏圈大厂中实为罕见。

相比之下,相比之下EA公司1.1万人、年收入74亿美元净利润15.8亿美元。Take Two员工人数7500人、年收入53亿美元净利润9.3亿美元。动视暴雪被微软收购前员工9500人、年收入88亿美元净利润22亿美元。

一般而言,对于一家成规模的游戏大厂,游戏圈标准操作是随着新业务、新IP需求的出现,通过收购并购外部工作室扩张规模,一方面“船小好调头”,又能用一定程度上的财务独立性让工作室自负盈亏,产生进步动力。而育碧近两万人的巨大集体,光是日常的人员管理就是极大的负担,更不用说在业务上“同进退”了。

更要命的是,大体量没有带来高产能优势。这近两万多人被分散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数十家下属工作室中;虽然协同效应确实做到了、并实现了人员降本,但其实他们都在做几乎同样的IP系列游戏,比如《刺客信条》系列开的新项目就明显太多了一点,人虽多但想法和产品方向却趋同。

而在新IP和新产品方向上,育碧的给人的感觉总是“多而不精”,即便是新IP的旗舰产品,也极少得到充分打磨,常常以半成品的模样上市。近年来,Yves Guillemot进行过大量拓展新业务的尝试——平台Uplay、服务型游戏、手游、甚至是NFT和Web 3等等——也都做过尝试,但因为各种原因,或者表现不佳、引发了不少玩家非议。

彩虹六号手游

事实上就在一个月前,育碧刚刚宣布旗下的两款免费手游《彩虹六号M》与《全境封锁:曙光》推迟上市,显然是前期测试情况不理想。而据传,育碧年内推出的服务型射击端游《不羁联盟》在线人数情况也不甚理想。

持续超过十二年的手游红利中,姗姗来迟的育碧没分得一勺羹——要知道,育碧并非没有手游基因的公司,其旗下的Ketchapp曾靠《2048》等产品,几乎只身开启了超休闲手游这片市场,但随后几年就被Voodoo、King等超休闲和休闲领域的后来者挤下王座。

Ketchapp旗下部分产品

GameLook相信,如果育碧能够合理进行资源调配,这家公司即使不作激进转型也能凭借IP站稳脚跟。比如坚持自身3A买断制游戏这块“最长板”的路线,将《刺客信条》等少数头部IP拿出真正的新意和诚意来,改变一些过往的游戏制作的模式,尊重玩家的意见,维持其市场标杆地位和影响力;再用其它人手探索“甜品级”项目扩大营收、适时并购一些有独立创意的外部研发团队、引入活水。

一个家族的决策不清,让一个昔日霸主级巨头如今青黄不接”。如今育碧的遭遇也为国内有志探索3A或单机道路的厂商敲响警钟。

单机游戏在商业化上的“单纯性”,让心怀理想主义着时常对其趋之若鹜。然而游戏背后的工作室终究是漂浮于商业社会中的一叶扁舟,依然要服从于经济规律。尤其是在大体量发展后,在路线上稍有不慎就极易落后于时代潮流,让参与其中的所有开发者的衣食住行乃至生计所依受到威胁。

行业中其它领域的从业者也一样如此——身处于这个巨变的社会中,我们每迈出职场和人生的下一步,三思而后行已成必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4/09/55368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