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游戏《烂泥》Steam屠榜,快乐有时真就这么简单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SteamDB流行榜第一、趋势榜第二、热门榜第三,好评率95%……
在爆款频出的游戏产业黄金时代,这样的数据表现对资深玩家来说倒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毕竟宣发实力强大、开发阵容豪华的3A大作在刚上市时不少都能取得这样的亮眼战绩,甚至还有GTA5这种长期霸榜以至于GTA6遥遥无期让一众玩家恨得牙痒痒的存在。
好在玩家的口味也是众口难调,3A大作的霸榜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偶尔也会有一些优秀的独立游戏以精致的画风或是特色的玩法出奇制胜,占据排行榜上的前列。但是最近一款取得这样优异成绩的独立游戏,就如同一个“半成品”横亘在一众大师之作中,正如其名,一摊《Muck(烂泥)》。
那么这摊“烂泥”是怎么被扶上墙,啊不,扶上榜的呢?
郭德纲曾经在介绍相声演员的分类时调侃过这样一群“最让他害怕的同行”:“一开始他们都是普通的相声听众,听着听着觉得自己讲也行,就起义了,演出内容主要集中在陈胜吴广、水泊梁山、李自成张献忠……”于谦适时补上一句:“嚯,一群土匪啊!”
虽说是段子,但这样“揭竿而起”的用户在各行各业倒也不罕见。尤其是“文无第一”的游戏行业,借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愈发模块化的开发工具,稍微花一点时间,每个人都能成为独立游戏开发者,哪怕是最简单的文字游戏,没准也能找到三五知音呢。
《Muck》的创作者Dani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起义军”代表,这位在YouTube上坐拥235万粉丝的挪威小伙把开发游戏这件事本身就当成一个游戏在玩。
与许多独立游戏开发者废寝忘食只为推出尽善尽美的商业作品不同,Dani开发的游戏更像是坐在马桶上突然的灵光一现。在他的YouTube频道里有大量开发时长仅有一两天的游戏,最短的甚至只有30分钟。借助Unity引擎和一些公版资源,他的这些3D游戏作品倒也还算有模有样。
对于Dani来说,开发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绝大多数他开发的游戏都不可能符合上架条件,所以只能在他自己搭建的网站里分享,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油管达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帅气的面孔和搞笑的视频风格,另一方面,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得不让人折服。
比如红极一时的《糖豆人:终极淘汰赛》,他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复刻出了自己的版本,虽然比之原版自然会粗糙不少,但他在复刻的时候还融入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是源自生活中的想法——比如他最爱的牛奶。于是他手下的糖豆人在跳跃时还会有白色的奶花溅射……
限于技术能力,Dani开发的游戏在场景上都有沙盒游戏的影子,基于最简单的几何轮廓来勾勒真实的物体,但他还是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光影、风向或动效之类的细节。
此外,最低程度的开发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处——他开发的游戏基本不需要维护,因为太简单了,几乎不太会有BUG出现的空间。当然,以他开发游戏和制作视频的速度,就算有BUG,你也别指望他有时间去修复。
而正是这个看上去草台班子味儿十足的年轻人,用《Muck》宣告了一位游戏奇才在Steam上的首次正式亮相。
《Muck》是一款典型的Roguelike生存游戏,如前文所说,它基于Unity引擎制作,因而虽然只有300多MB的体积,但也算得上是款游戏系统完备的3D生存游戏,所谓“半成品”更多还是指在游戏建模上缺少打磨,但毕竟是Dani这个游戏奇才的个人作品,倒也无伤大雅,游戏性是更值得关注的。
游戏的机制非常简单,核心玩法就是身处一片荒岛的玩家需要从捡石头砍树开始一步步踏上求生之路。为了增强可玩性,在正常的荒岛生态之外,游戏中还加入了许多宝箱,宝箱中的特殊道具显然不是荒岛这样的环境会有的东西,但对于玩家的求生之旅还是非常实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中的时间流逝速度非常快,如果不能及时在白天做好充分的物质储备,想要熬过野兽频现的漫漫长夜将是无稽之谈。由于开局阶段玩家真的是孑然一身,连最基础的工具都没有,因而对于生存类游戏的初心玩家,笔者强烈建议还是从最简单的难度玩起。
作为一款标准的Roguelike游戏,《Muck》是不存在存档和结算一说的,玩家HP一旦清零该局游戏立刻结束,无论此前玩家已经建立起多么完备的生存基地,都不会有任何形式上的继承,下一局游戏依然会是“白手起家”。
从游戏开发的角度来说,没有存档和继承当然减少了工作量也规避了BUG出现的空间,但对于具有受虐倾向的Roguelike爱好者来说,倒也不失为一件坏事。在当下降低游戏惩罚机制的Roguelite游戏愈发多产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Roguelike游戏反而成为了稀缺资源。
而除了时间的流逝,无论是战斗还是建造,《Muck》各主要游戏环节的节奏也都突出一个“快”字。由于玩家的大多数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加之游戏采用了第一视角,因而在游戏时对玩家的手速和眼速有着很高要求,在快速移动视线范围的过程中要时刻警惕随时可能窜出的猛兽,毕竟作为一款快节奏游戏,死起来也是很快的……
在单人游戏之外,本作还提供了多人游戏的模式,实现方式是沙盒游戏常见的种子模式。玩家制定好游戏规则后即可将种子编号分享给好友,好友通过输入种子编号加入到地图中从而实现多人联机对战。
作为一款轻量级生存游戏,本作还有一个杀手锏——免费。作为网红游戏达人的Dani并没有在这款游戏上投入太多精力,也不需要靠它赚钱,加之极简的开发方式使得几乎任何电脑都可以流畅运行这款游戏,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很自由地享受这摊数字时代的“烂泥”。有趣的是,这款游戏甚至也支持Mac OS和Linux。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由于在成为Steam开发者之前Dani首先是一个和粉丝互动极其频繁的网红,因而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面,Dani大概是众多开发者中贯彻得最坚决的一个了。就连《Muck》的开发初衷也仅仅是一位粉丝调侃他不可能开发出一款生存游戏,于是就有了这款屠榜之作。
事实上,《Muck》虽然是Dani在Steam上首款正式发售的游戏,但并非首款正式上架的游戏。他更为粉丝所熟知的原创大作是《Karlson》,这是一款融合了FPS、跑酷和慢动作元素的3D射击游戏,此外,还融合了他最爱的牛奶——游戏的核心内容就是酷爱牛奶的主角闯过敌人的层层阻拦获取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牛奶。
与《Muck》一样,《Karlson》同样源于粉丝认为Dani无法制作一款3D游戏的调侃,这款一年前的游戏虽还未在Steam正式发布,但已经可以在Dani的个人网站上免费下载和游玩,当然,同样也是支持PC、Mac、Linux三大桌面系统的。
无论是Dani还是他的粉丝,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快乐”,而且是非常原始、非常纯粹的快乐,这一点也弥漫到了Steam的玩家评论中。喜欢在Steam上评测游戏的老司机们对于热门游戏的评价往往都抱着“鸡蛋里挑骨头”的标准,在遣词造句上的咬文嚼字就是对他们老学究般苛刻眼光的最好诠释,但对于《Muck》,只剩下了欢乐:
“这游戏也太毕设了,所有东西都一板一眼,乐了”
“一把镐子杀敌全靠绕圈,结果来了个BOSS给我秒了,东西全没了,哈哈”
“MUCKKKKKKKKKKA!”
“so interesting!”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给咸亨酒店带去的欢乐氛围,某种意义上说,Dani就像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孔乙己,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传递快乐。只是与孔乙己的不自知相比,Dani是快乐的主动创造者,用他的奇思妙想为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我们茹毛饮血的老祖先那儿继承下来的原初的快乐。
在授人以鱼之外,Dani还在积极授人以渔,他的YouTube视频列表中有许多Unity教学视频。对他而言,Unity早已不是谋生的工具,但他希望他的这些视频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掌握这门技艺,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结语
收集→建造→战斗,Dani用300MB的体量将一个最经典的生存游戏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通过Unity加工成型,让每个生存游戏爱好者不受硬件门槛的限制,享受到快节奏求生的游戏乐趣。Dani对3A大作的背刺也让笔者不禁感叹:在信息爆炸、技术飞跃的新时代,原来快乐竟可以如此简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6/44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