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国在人设上那些不得不提的差异
日本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手游市场,对于手游开发者们自然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地域、文化这些看不见的墙却生生把很多开发者挡在了外面。最近AppMarketingLabo邀请到《脑力战争》和《活下去 翻车鱼》的制作人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其间两位制作人提到了不少日美文化差异的问题。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 日本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手游市场,对于手游开发者们自然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地域、文化这些看不见的墙却生生把很多开发者挡在了外面。最近AppMarketingLabo邀请到《脑力战争》和《活下去 翻车鱼》的制作人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其间两位制作人提到了不少日美文化差异的问题。
由弱变强Vs出场即最强
对日漫和美漫都有所了解的朋友或许有注意到,日本漫画(以热血少年漫画为代表)中主人公的实力是随着故事的进程不断提升的,不论是以前的《龙珠》、《幽游白书》还是现在的《海贼王》、《火影忍者》等。而在美国漫画(以超级英雄漫画为代表)中主人公的能力基本上在初期就已经非常强悍,最近非常热门的《复仇者联盟》里的角色大多都是如此。
这种人物塑造、故事发展上的区别正是两个地区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日本侧重“成长”,而美国则侧重“故事性”。实际上,这也是RPG在日本游戏行业中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之一。
儿童向Vs成人向
其次,日本和美国对于角色形象的审美也存在很大差异。日本以2D、艺术变形见长,而美国则擅长3D、写实风格。于是日本的角色在美国用户眼中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而美国的角色在日本用户看来则“不够全年龄化”。
这种审美上的差异存在已经有几百年了,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洋画就已经确立了几何学远近法和空气远近法的画法,作品也进一步向现实立体方向发展。同期日本的绘画则不太重视写实性,包括浮世绘在内日本的美术风格主要以记号性为主,而艺术文化上的差异也延续到了游戏产业上。
日本文化中衍生出的那些难以理解的“可爱”
如果说上面这两项还是你半斤对我八两的情况的话,那接下来这条恐怕只有日本人才能理解了。
进入手游时代之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本手游市场上突然冒出一些个非常奇葩的产品,比如《兄贵 草泥马》、《大叔鸡蛋》、《百万岁婆婆》等。这些画风异常,甚至有些鬼畜的产品接二连三在日本地区形成话题,并获得不小的成功。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用户眼中这种风格还被归类在“可爱”这一范畴内,当真让人摸不清头脑。
《活下去 翻车鱼》的制作人中畑虎也认为,日本的“可爱”文化在经历了20~30年的成熟期之后发展出了全新的定义,日本本土那些奇奇怪怪的吉祥物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家伙的年收入至少有7亿日元(约3640万人民币)
像“船梨精”这样的东西在日本会被认为是可爱的角色,还会专门为其制作动画、游戏(COLOPL旗下的《魔法师与黑猫维斯》、《白猫计划》都曾经和这个家伙搞过联动),但泰国人看到这家伙可能就没什么触动,而美国人看到就完全疯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15/05/2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