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战队]出师未捷 引版权争议或破财消灾

这年头手握IP的公司就是牛,除了可以拿来卖钱之外,偶尔还有机会能够找人麻烦从中获利。最近Behold Studios的作品《五色战队》(原名:Chroma Squad)就被美版《恐龙战队》的制作方Saban Brands给盯上了。处于游戏上架当口的Behold Studios或许将为了游戏能够正常发行而选择向Saban Brands支付版权使用费。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这年头手握IP的公司就是牛,除了可以拿来卖钱之外,偶尔还有机会能够找人麻烦从中获利。最近Behold Studios的作品《五色战队》(原名:Chroma Squad)就被美版《恐龙战队》(原名:Power Rangers)的制作方Saban Brands给盯上了。处于游戏上架当口的Behold Studios或许将为了游戏能够正常发行而选择向Saban Brands支付版权使用费。

《五色战队》是《骑士经理》的制作组Behold Studios于去年6月曝光的一款多平台(PC、iOS、Android等)游戏,玩法上融合了回合制 RPG +模拟经营,画面也是目前颇有人气的像素风格。游戏中玩家经营一个电视台,需要雇佣各种不同属性的演员来扮演这些彩虹战士去和怪物作战,然后录制成剧集。游戏原本预定于去年上线,但由于众筹项目而延期到今年。从人物形象上我们不难看出,游戏的灵感来自于“战队系列”,而这也是游戏被Saban Brands盯上的原因。

激似《恐龙战队》引争议

由于五色战队的人物形象以及对抗邪恶势力的这一内容与《恐龙战队》非常相似,Saban Brands一纸诉状将Behold Studios告上法庭。事情发生之后,Behold Studios也与Saban Brands进行了多次联系和沟通,Saban Brands非常“友好”地给了Behold Studios两个选择:1.通过法律途径让《五色战队》无法发布、2.支付版权使用费。

考虑到《五色战队》跳票已经超过半年,Behold Studios目前已游戏发布为首要任务,故两家公司已经朝支付版权使用费的方向进行协商。不过在GameLook看来,Saban Brands这次多少有些以大欺小之嫌。

“战队系列”是究竟源出何处?

“战队系列”和“奥特曼”、“假面超人”齐名的日本特摄电视系列,至今已有超过35年的历史。日本最早的“集团英雄”——也就是战队概念出现在《秘密戦隊ゴレンジャー》(1975年),首次引入巨大机器人是在《スパイダーマン》(1978年),而操纵巨大机器人的战队则于1979年的《バトルフィーバー》中第一次出现。

日本战队系列发展史

80后的朋友们小时候看过《恐龙战队》的不在少数,但实际上国内引进的《恐龙战队》是美版,是1993年Saban Brands向日本东映公司买下该公司的“超级战队系列”的海外改编版权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只有美版《恐龙战队》的著作权属于Saban Brands,而除此以外的“战队系列”则都是日本东映的。顺带一提的是日版《恐龙战队》已经是东映第16部超级战队题材的特摄片。

《五色战队》究竟用了哪家的形象?

《五色战队》的灵感和题材来源于战队系列特摄片这一点可以说没有太大争议,那问题就在于《五色战队》究竟是用了哪家的形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首先是游戏中的人物造型,除了红、黄、蓝、粉、黑五色的基本色调以及头盔之外,在人物造型上我们很难进一步分析了。

《五色战队》中的人物形象

那我们再来看看电视剧这边的对比,美版《恐龙战队》已经有20季,但从《五色战队》中的画面来看,应该是以早期(基本上就是初代)的人物形象为原型,所以GameLook选取美版和日版的初代进行比较,结果如下图。是的,初代美版和日版在造型上几乎毫无差。所以Saban Brands如果坚持声称Behold Studios侵犯了自己的版权的话,那是不是还得算上东映一份?

美版《恐龙战队》初代和日版《恐龙战队》初代在造型上几乎毫无区别

官司毫无意义,游戏发布才是重点

事实上Behold Studios在和Saban Brands的商谈中虽然保持着友好和低姿态,但在Kickstarter给出资者们的回复中同样主张“战队系列”这一概念主要源自日本,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以此暗示美版《恐龙战队》并不是《五色战队》唯一的灵感来源。但不管怎么说Behold Studios基本上都朝着“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的结局走了,毕竟《五色战队》确实存在一些争议,而这个时候把官司搞大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14/07/17107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