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与华为续约赢了?是否大降渠道抽成、双方均“含糊其辞”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昨天(4月16日),一个关于游戏厂商和游戏渠道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36氪发布了一篇报道表示腾讯与华为在去年年底达成协议,大大降低了华为应用市场对腾讯游戏应用内购收入的抽成比例。

此消息一出,国内游戏圈同行对此事的第一反应自然是腾讯游戏真牛,能够依靠自己强大的游戏产品矩阵,包括一系列头部产品、长青游戏,以及持续不断的精品游戏供应能力,硬是让手机厂商渠道让步。

这也侧面说明了在当今精品游戏、长线游戏稀缺的局面下,游戏行业多年来关于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讨论,答案已经越来越偏向前者,而精品游戏和长青游戏自然是腾讯与渠道长期博弈的最大王牌。

但是36氪此条消息的内容属实吗?

昨天消息曝光后,GameLook也第一时间向腾讯与华为双方进行了求证,可以说,双方的回答都有点“含糊其辞”。

华为向GameLook否认了36氪文章的内容,但是并未提供更加具体的说明,腾讯方面也并未向GameLook提供与华为续约的具体情况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晚些时候,36氪的报道原文已经被撤稿,同行和投资者关注了一整天竟然是“空欢喜”?

36Kr稿件已删除

对这个问题,GameLook看法是“华为与腾讯达成续约”这件事大概率是真的,但是关于华为对腾讯游戏的渠道抽成比例到底是不是降至传言中所说的10-20%的区间,以及双方续约的商业协议细则有没有其它附带条件,等等内容都一概不明。

GameLook在此只能基于我们对于腾讯过往与渠道谈判策略的认知,提出一些自己的分析与看法。

具体分账比例不明,但腾讯理论上会相对合理的“得利”

首先根据腾讯过往与安卓渠道谈判的历史,腾讯最低也会要求三七分账的比例,且多年来一直要求游戏采用腾讯的账号系统,与其他厂商不同、渠道服本质是腾讯的官服,这也为“可能的谈判破裂”造成的后继影响上了保险。

在GameLook长期观察下和推测中,腾讯与渠道的这些年的续约谈判是一种“递进式谈判策略”。

最初腾讯与跟渠道谈判,限于某款游戏或某几款头部产品要求三七分账;随后扩散到一些腾讯的代理项目、或者说渠道评级相对没那么高的游戏项目,去争取三七分成;最后阶段,当然是腾讯会积极要求渠道,对腾讯旗下所有游戏项目、都维持三七分账比例。且腾讯对渠道的资源投入也会有一些要求。

GameLook无法判断,腾讯与华为多次续约谈判后,腾讯游戏对华为的诉求目前处于上述哪个阶段,渠道当然也不会轻易吃闷亏,对一些确实不看好的游戏也会据理力争。

但长期来推演,腾讯如果对渠道的要价完成了“所有游戏三七分”这一步,或者部分游戏达到收入一定体量、渠道依赖度较高后,未来还想往下谈的话,可能会有一些游戏会在分账方式上出现变化。

比如一种猜测就是,可以按游戏生命周期来确定分成比例,上线第一年,渠道获客价值最大的时候按照三七比例来分账,而游戏运营的时间越久,游戏公司在内容更新、营销和自主运营上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确实有一些理由在分账比例上要求更多的优惠。

在GameLook观察下,渠道采取“阶梯分账”向大游戏公司让利,本身在游戏圈并不是特别罕见的事情。

比如海外游戏市场,Steam就采取了“阶梯式分账”的方法:在Steam产品销售收入不超过1000万美元的游戏,按原本的30%抽成;产品销售超出1000万美元的部分,Steam抽成25%;超过5000万美元的部分,Steam只抽成20%。之所以EA、UBI在“接不接Steam”上反复横跳多年,也是Valve与游戏大厂多年利益博弈的结果。

而类似谷歌公司,也曾因为忌惮游戏大厂“自立门户”搞游戏应用商店,曾经早年对国内外游戏大厂开出了类似“返利”的条件,比如当年拳头、动视暴雪、King、都是谷歌区别对待过的。而苹果谷歌,对非游戏APP的订阅制收费,也采取了第二年开始15%抽成的模式。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GameLook的猜测,而目前腾讯与华为的谈判具体到了哪个阶段、有哪些产品获得了具体什么样的分成比例、是否包含一些附加条款,GameLook并不清楚。这些问题太过细致,背后也有谈判双方复杂的利益考量,因此无论是腾讯还是华为,出来否定目前曝光出的消息都有各自的理由,双方也都不愿意对外透露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但是考虑到过往腾讯在谈判中每次签约都会取得一定进展的事实,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GameLook认为腾讯在与华为达成续约的过程中一定拿到了应有的好处。但是双方的续约协议是不是就以如此简单的一个分成比例为最终的结果?GameLook对此持怀疑态度。

腾讯与华为谈妥,但不应夸大对腾讯游戏的利润影响

而昨天腾讯华为达成续约,并且腾讯从续约中获利的消息传出后,最兴奋的自然是投资者,GameLook也看到不少券商都在向同行分享此消息,毕竟腾讯在与华为谈判过程中获得的分账优惠,都是实打实的利润。甚至有人开始盘算更长远的影响——腾讯如果真的与华为达成了更低的分成比例,是否意味着腾讯未来也会对oppo、vivo、小米等其它渠道如法炮制?

至少目前,除了华为以外,oppo、vivo、小米都还没有传出这样的信息。而这个问题在未来也十分值得关注,毕竟目前国内安卓/鸿蒙系统智能手机市场,上述四家厂商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这四家厂商构成了国内安卓联运市场的主要类别。

今年Q1,小米、华为、OPPO、VIVO位列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前四名(来源: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报告)

至于该如何看待这次事件对于腾讯的影响,如上文所说,腾讯会从与华为的续约中获利,这的确是一件八九不离十的事情,但是此次腾讯与华为达成续约对于腾讯整个游戏业绩的影响到底有多大?GameLook认为还是需要理智看待这个问题,不宜过于夸大这部分的影响。

主要原因是还是腾讯本身就掌握着自有渠道,例如微信、手Q、应用宝等等渠道产生的收入本身就属于不与安卓渠道进行分账的部分,而腾讯这部分隐藏的、联运市场上不跟安卓渠道进行分账的收入,到底占腾讯在安卓平台游戏业务总收入的多大比例?外界对此没有得到过一个准确的数字。

腾讯应用宝

因此GameLook认为这次腾讯与华为达成续约,就算腾讯从中获取了利益,但这部分利益对于腾讯游戏业绩的影响也不能进行过度的夸大。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坊间一直有种猜测:华为是不是为了推纯血鸿蒙才向华为做出让步?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鸿蒙在游戏联运分账上的政策是对所有厂商一致的。去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提到了一系列激励计划,其中涉及到分账的部分就包括HarmonyOS NEXT商用后一年内,新平台分成返现(相当于第一年鸿蒙游戏联运收入,华为不分账)。

甚至有传闻称,鸿蒙第二年的分账比例也不会沿用以前安卓渠道的五五分账,这主要是因为纯血鸿蒙相比于安卓来说是一个更加封闭的生态系统,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走上了与苹果相似的路线。

因此至少在游戏联运环节,GameLook目前观察到的现状是华为并不存在为了推广纯血鸿蒙系统,而给腾讯游戏开出与其它游戏厂商不一样的优惠条件。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鸿蒙生态的发展,需要国内头部互联大厂旗下超级应用的帮助。

例如最近腾讯就在针对鸿蒙版微信进行不断更新,逐步将安卓版、iOS版微信的功能在鸿蒙版上实现。这也能说明腾讯还是在逐步进行旗下头部App产品对于鸿蒙系统的适配,这个过程可能会稍显漫长,但处于稳步推进过程中。

4月14日鸿蒙版微信的最新更新,支持“群发助手”、“搜索群成员”等功能

同样的,国内其它互联网大厂与鸿蒙的合作也是类似的情况,毕竟无论是游戏还是其它App,鸿蒙版本的适配移植工作对于开发商来说都属于额外的支出,更别说目前纯血鸿蒙系统自身也处于快速迭代过程中,因此一些移植工作不仅需要腾讯、字节等开发商投入人力物力,很多时候还需要得到华为的技术支持。

总而言之,昨天这个消息曝光出来之后,仅看游戏业务的分账比例谈判,GameLook认为腾讯的确从中获取了相应的好处,但是如果将目光放到更高维度的鸿蒙生态支持上,那腾讯华为两家企业还是在并肩作战,包括其它大量的游戏、App应用开发者,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的构建。

大厂获利,中小厂商能借机喝汤吗?

当然,昨天腾讯与华为达成续约协定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就会猜测,如果腾讯在与渠道的谈判中取得了分账比例优惠,是否意味着其它游戏厂商也能借此搭上便车,同样享受到类似的优惠?

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是,国内渠道都是看游戏厂商的实力说话,只有游戏厂商实力足够强大——这种强大甚至不仅是单款产品足够强大,还要求厂商拥有产品矩阵,以及持续产出精品游戏的能力——才能有资格同渠道进行谈判。

因此如果国内手机渠道没有下定决心、整体调整国内安卓市场联运分账比例的话,其实并不会因为腾讯与大渠道谈判成功,就惠及到其它游戏厂商在安卓游戏联运业务上的利润率。

而这种情况,其实会导致中小厂商所面临的渠道分成比例,明显高于腾讯、网易等头部大厂的部分产品,久而久之会造成游戏市场上的马太效应加剧,即越是收入稳定的大产品,在渠道分成比例上反而越可能获得优待;越是收入不稳定、缺资源的小产品,反而要承受更加高昂的渠道分成。长此以往就会有损市场公平性。

GameLook认为,从游戏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这个问题不应该被搁置,而这又是一个涉及到公平性的问题,那么未来是由监管部门主动介入解决,还是由行业内部以一种业内协商的方式,让国内的中小厂商也能得到一个相对公平的渠道分成比例?这是GameLook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游戏厂商在渠道分成上出现的公平性问题,不仅仅是对游戏厂商有直接影响,对于渠道自己同样会有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对于渠道而言,生态是第一位的,如果渠道分成比例失衡,导致渠道内的中小厂商因为利润率的问题退出,进而导致渠道上应用数量变少、影响渠道生态,最终结果就是会影响到渠道流量以及商业价值。

就拿GameLook观察到的现象来说,目前许多二次元游戏产品都不接国内安卓渠道,同时一些头部厂商也在安卓渠道的联运环节上表现得越来越消极,甚至一些买量厂都有这方面的趋势,例如三七的新游《英雄没有闪》,目前就只上线了小游戏端和iOS端,暂时未登录安卓端;另一家买量大佬贪玩游戏去年的财报则显示,自营模式收入占比如今已高达73.9%,联运收入已不足四分之一……

贪玩游戏去年自营收入是联运收入的三倍多

这一切都说明游戏厂商对于安卓联运渠道积极性的下降,不仅发生在头部精品游戏,例如去年腾讯的《DNF手游》、前年网易的《全明星街球派对》等等;还发生在买量游戏这种理论上更加注重游戏发行的产品身上。

或许资金有限、发行实力不够的中小公司,确实更加依赖安卓渠道的流量,但是长期来看,游戏市场的收入结构就是由头部产品控场,包括大发行规模的买量大厂以及腾网米这种头部大公司,它们会控制更大一部分的市场收入。

如果说市场上最大的玩家与渠道的合作全部在减少,那就会导致渠道应用商店被架空,再加上如今小游戏的高速发展,导致大量中腰部及以下的游戏厂商更倾向于发行小游戏产品,最终会给安卓渠道带来危机。

因此,昨天腾讯与华为又一次成功续约的消息,对于腾讯来说盘子是稳住了,但是长期来看,渠道的盘子又该如何稳住?这个问题需要渠道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4/56856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