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游公司日子过得怎么样?《碧蓝航线》开发商:去年净利润腰斩!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去年国内二游市场可以说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年,全年除了《鸣潮》与《绝区零》外,几乎没有第三款能够给人看到稳定长线运营预期的产品,尤其是去年暑期档结束过后上线的一批产品,现在几乎都是堪堪在温饱线上挣扎。

二游市场的整体收紧不仅体现在腰部及以下产品越来越难以生存,甚至头部游戏的收入下滑也是直观可见的。就拿米哈游来说,在去年新上线《绝区零》的情况下,根据三方数据平台,米哈游2024年的全年流水相比于2023年仍然下降了几十亿。

这也导致从去年开始国内大小二游普遍开始调整游戏内容和运营策略,《原神》、《崩铁》先后进行了养成全面减负和卡池机制调整;《鸣潮》、《绝区零》两款新二游也在上线不到半年内不断优化,并且纷纷选择赠送限定五星这种福利力度的运营方式来挽留玩家(《鸣潮》在1.2版本赠送,《绝区零》在1.4版本赠送)……

这主要是因为,在二游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原神》全球爆火,开启后二游时代,大量新厂商涌入赛道的同时,老厂商还大幅度提高了游戏研发的内容品质标准。这就导致如今的二游市场已经步入了阶段性成熟阶段。

玩家对于二游的游戏内容、商业模型、长期运营后的问题,都有了切身感受,大部分玩家也从最开始的充满新鲜感过渡到平淡日常,乃至是感到乏味疲惫。具体表现在玩家行为上有两个凸出特征:

第一是玩家更加挑剔。这种挑剔是全方位的,包括游戏的内容品质以及题材新鲜度(比如前两年一度被视为二游风口的国潮和新怪谈,很快就被玩家所厌倦)、渠道选取、发行商运营稳定程度等等。

第二则是消费心态更加成熟。这主要是在大量内容向二游的冲击下,玩家审美疲劳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在二游上的消费合理性。例如去年《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出圈,就让不少此前未接触过多少3A单机游戏的二游玩家意识到,一款高质量、流程30小时以上的单机游戏,其售价却可能在抽卡二游中连一只角色都抽不到。

事实上不仅仅是国内玩家,国外玩家早就出现过类似的讨论,在Reddit的Gacha版上,关于“Gacha crashout”的讨论早已成为日经贴,而前段时间Switch2定价问题引起全球热议时,有日本玩家就制作了梗图对比了热门二游角色保底金额和Switch2的硬件价格,让不少二游玩家陷入沉默……

在二游口碑危机愈演愈烈的同时,又是陷入长期运营之后的二游厂商,必须试图解决内容产能永远跟不上玩家消费速度的矛盾,这导致保留存成为头号问题,进而会出现收入稳定性的问题。

前几天《崩铁》就在二周年之时,采取了更加激进的商业化措施,引入了限时礼包、充值页面UI提醒、限时累充奖励等一系列手段。甚至还出现了无限兑换装备词条精炼工具的机制(角色满魂溢出后获取的货币可以用于兑换洗装备词条的工具),而这其实是MMO游戏比较常见的付费设计。

当然必须强调,《崩铁》和绝大多数二游一样并没有PVP,因此大部分玩家也没有太强的将装备词条完美毕业的动力,所以说此处的付费卡点并不强硬。

但不管怎么说,采用向传统网游靠拢的、更加外显的商业化策略,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二游厂商以内容创作吸引玩家“为爱付费”的商业模式,已经陷入瓶颈。未来二游会不会开始走向社交化、乃至出现排行榜等隐性PVP内容,恐怕就得取决于未来二游产品能不能推陈出新,在产品形态上再次迭代。

GameLook也想在这个二游站在十字路口的节点上,用《碧蓝航线》开发商勇仕网络(与蛮啾合作开发)的例子,来大致反映一下国内二游公司在去年的情况。选择勇仕网络主要也是因为国内的二游厂商中,只有它勉强能算一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会对外公布公司财报的详细数据。

二游要不要独立运营?要不要接渠道?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勇仕网络目前已上线的产品其实只有和蛮啾联合开发、B站代理运营的《碧蓝航线》,以及勇仕自主研发的《深空之眼》(国服勇仕运营,国际服之前日本由悠星代理,韩服由B站代理,今年年初悠星、B站推出,勇仕自己接受国际服运营)。

因此勇仕网络的财务数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两款产品的影响,或许无法代表国内其它二游厂商的情况,但财报中一些数据,例如变化趋势、收入结构变化等内容还是拥有一定参考性,能够说明二游市场的一些情况。

2024年勇仕全年的营业收入为2.503亿元,同比减少10.45%,归属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815.02万元,同比减少56.25%。营业利润则为2613.50万元,同比减少72.02%。

营业利润及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本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0.45%,且因为加大研发投入,管理费用、研发费用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4.2%、19.32%。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就是收入结构划分。由于勇仕财报中并没有明确对“授权运营”、“联合运营”、“自主运营”的范围和涉及产品做出精准定义,根据一般游戏公司的惯例,勇仕两款产品中,由于《碧蓝航线》是完全交给B站发行,因此授权运营一栏应该主要指代《碧蓝航线》的收入(还有去年《深空之眼》国际服未交回给勇仕时的海外收入);

而联合运营通常是指联运渠道,GameLook经过排查过后发现《深空之眼》暂未接入安卓渠道,它的渠道服其实只有B服。因此联合运营可能主要指《深空之眼》的B服,自主运营即《深空之眼》自己的官服。

从具体数据来看,授权运营占大头,收入也最稳定,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双位数下跌的情况下,授权运营部分收入还同比上升了2.17%,这其实印证了《碧蓝航线》这一IP的稳定性。

事实上关于这一点不仅是勇仕的财报数据能说明,B站自己也点名表扬过《碧蓝航线》。去年7月份B站的投资者大会上,游戏发行中心副总经理于杨就表示“碧蓝航线自上线以来,收入连续增长,今年是其第七年,用户数仍在增加。”并且他们还计划“将 FGO和碧蓝航线至少运营 10年,并力求每年保持用户增长或至少不下降。”

联合运营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同比下降了超过30%,并且其收入数据大约只有自主运营的一半左右,已经出现了渠道和官服收入的明显倒挂。或许这也能够说明为什么现在国内二游厂商越来越不喜欢接渠道,GameLook也想到前段时间中手游的CEO在财报中提到“硬核渠道流量下滑进一步加大了获客难度。

而这次勇仕的联合运营方主要是B站,B服明显高于官服的收入下滑速度,或许也说明B服玩家的流失率要更高。但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前文也说过《深空之眼》的渠道服大概率只包含B服,仅一个渠道的情况下收入占比依旧能达到官服的一半,其实也说明B站作为二次元用户的主要阵地,对二游厂商的重要性依旧很高。

另外按地区分类,勇仕去年的境内收入约1.675亿元,同比下降9.65%,境外收入为7338.62万元,同比下降2.40%。境外收入下降更慢,而去年勇仕的国际服是由悠星、B站代理。

这其实也提醒了国内二游开发商还是可以务实一点,并非一定要选择完全独立自主运营,尤其是现在国内二游普遍进入了全球运营阶段,而涉及到全球运营的难度更大,包括本地化、供应商资源、乃至对当地市场法规的熟悉程度都藏着不少坑,而有经验的大发行商往往有更加专业的运营团队去负责这些事情。比如说库洛《鸣潮》去年首次尝试全球同步发行,就在海外本地化(尤其是韩语)上遇到了不少问题,1.0今州版本的不少翻译引发了海外玩家吐槽。

勇敢者的游戏

总体上而言,去年勇仕10%左右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比率,其实和游工委发布的2024年游戏产业年报中,对于二次元手游大盘7.44%的下滑比率是接近的。

至于为什么净利润出现了一半以上的下降,这主要还是因为成本的上升。前文也提过,勇仕去年的研发费用同比上升了近20%,而从员工数量变化上也能发现,勇仕去年员工人数整体增加了43人,其中技术人员新增近60人,运营人员则减少了15人。反映在公司费用就是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上升,而销售费用则下降。

与此同时,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超过3:1的比例也说明了,对二游产品而言,研发成本还是远远大过包含买量在内的营销成本。

而勇仕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依旧增加了研发成本投入,其实也说明二游作为内容驱动型产品,持续投入成本研发下一代产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不像买量型厂商那样,买量费用与销售收入挂钩度更高,成本与收入都更可控,二游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未来预期收入的不可控,都决定了更高的风险。

财报中公司风险分析版块就提到了行业竞争加剧、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产品研发失败等风险,虽然绝大多数手游厂商在财报风险分析部分都会有类似的偏格式化的分析,但如果联系到如今二游赛道的现状——厂商内卷严重、市场风向变化快、长期运营相比其它手游品类难度更大——就会发现这些风险都是切实存在且很可能直接决定中小厂商的生死。

可以说如今的二游赛道依旧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而当初与勇仕合作开发《碧蓝航线》的蛮啾已经交出了他们的作业,即去年首曝的《蓝色星原:旅谣》。而勇仕官方目前则暂未公布新项目的消息,在财报中也并未提到未来储备产品规划。

不过从勇仕官网的招聘信息依旧能发现一些端倪,GameLook总结了涉及到新项目招聘中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词:自走棋、Q版3D角色、都市潮酷前卫题材。这多少暗示了勇仕未来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核心玩法可能是自走棋(自走棋也更适配Q版角色),题材则是勇仕从《深空之眼》开始就在探索的都市前卫风格,项目具体情况如何恐怕还有待勇仕后续透露更多信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4/56824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