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迪斯科》研发商推新游遭玩家吐槽:“踢走主创,你们只是个空壳”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前作斩获无数国际大奖、被无数小众爱好者集体拥护为拥趸、全网“零差评”……要放在以往,当做出这么一款“神作”的独立游戏工作室发布新游,必然会被全网玩家一波自发的点赞转发抬进游戏圈讨论的中心。
但《极乐迪斯科》的研发商ZA/UM工作室近期公开了新作“PROJECT [C4]”预告片后,等来的却是玩家的一片怒骂——当然, ZA/UM显然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很有先见之明地把YouTube预告片的点赞/点踩功能设置为了隐藏。
至于玩家们怒骂的源头,自然要追溯到2022年左右ZA/UM内部发生的那场著名的闹剧——2022 年 10 月,有ZA/UM内部人员透露,公司开启了一波针对24名员工的裁员,其中包括首席编剧和策划Robert Kurvitz、编剧Helen Hindpere与主美Aleksander Rostov 等核心创作成员,都遭到了“非自愿”离职。
随后被裁员的核心创始成员开始在博客上提出控诉,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排除在日常运营外,被禁止查看任何文件。而ZA/UM则反过来指控这些员工“行为不检、试图非法出售IP”等等。
后续经过一些自媒体博主联系多方内幕人士采访,最终拼凑出了事件较为完整的样貌:在做出《极乐迪斯科》后,ZA/UM的投资人兼大股东之一Margus Linnamae在其它主创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持有的ZA/UM股票出售给另一位风投基金的股东Ilmar Kompus,后者随即成为ZA/UM的最大股东。掌握公司决策权后,Ilmar Kompus随即将《极乐迪斯科》的其它主创全部踢出公司。上演了一场赤裸裸的”资本绑架创意“的戏码。

外网博主People Make Games揭秘的ZA/UM持股情况
而ZA/UM此次推出这款游戏时,也把自身和《极乐迪斯科》的关系描述得非常暧昧不清。一方面工作室在联系媒体时极力和《极乐迪斯科》”切割“,声称:”我们做的不是《极乐迪斯科》续作!“、”PROJECT [C4]不是对《极乐迪斯科》的简单重复!“,甚至还出现了“我们从前作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我们‘不想成为’或‘不想做’的事情”这样的“茶言茶语”。
但另一方面,所谓的PROJECT [C4]里,到处都是《极乐迪斯科》的影子。
剧情中,玩家扮演的是一名服务一个可疑的全球势力的特工参与各种间谍渗透行动,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为真相和影响力而展开的残酷秘密斗争。所谓的C4计划,意思是利用各种手段对全世界人的心灵世界进行抹去、改变、重新改写。而预告片用各种耸人听闻的美术意象和近乎呓语的旁白,暗示玩家这里会有非常高深的哲学讨论。
而从游戏玩法上讲,PROJECT [C4]似乎同样采用了45度俯视角RPG模式,剧情由角色对话驱动,掷骰子决定玩家的走向——和《极乐迪斯科》别无二致。
甚至在预告片的最开头,ZA/UM还非常赤裸裸地写上了:“我们是ZA/UM,我们曾为你带来《极乐迪斯科》”这样的字眼。
面对这样的行为,玩家们也是集体“没绷住”。在YouTube评论区下方留下了大量精彩热评。比如一位玩家表示:“更准确的说法是‘我们偷了《极乐迪斯科》’。”另一位玩家则对预告片点评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没有才华的人试图仿写《极乐迪斯科》。”干脆还有网友表示:“这是尸体在说话。”
当视频流传到国内后,国内玩家也进行了不留情面的“锐评”,表示如今的ZAUM不过是没了六根的残躯,“没什么好期待的”云云。
不难看出,虽距离那场“资本政变”过去已经近三年,网友们对ZA/UM的“恨意”仍然迟迟未消退,这也让人感同身受:当全球游戏行业逐步走向高度资本化、商业化,“小而美”的创意型产品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在这之间出现的《极乐迪斯科》,用极强的人文主义关怀和一流的游戏水准,为一众坚守创意的玩家再度照亮新年,最终却落得被资本操作无情吞噬的下场。这种美梦被撕碎的感觉,带来的只会是加倍的痛楚。
而没了为《极乐迪斯科》注入灵魂的各位主创,ZA/UM这款新作又能否成功博得玩家关注?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不用加倍的诚意重新搏回玩家信任,恐怕难以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5/03/56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