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游玩家集体要求与二游圈子切割,这一刀真能砍下去吗?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有这么一个视频最近在各大平台爆火。一个亚裔记者向一名英国白人女性提问称:“我在英国出生,我这个模样的人能算英国人吗?”不料遭到对方反问:“那出生在马棚里的就是马吗?”人们总是习惯于基于最直观的“样貌”,将这个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划分成各种阵营进行理解。这种分类法有时能够节省沟通交流成本,但也时常因标签化而引发被贴标签者的不满。
就在游戏圈,近期也发生了这样的事件——米哈游旗下的《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时常被看作二次元游戏的“顶梁柱”。但在近期,竟然有大批米哈游玩家主动发声,要求和二次元游戏圈做“切割”?
“米游是米游,二游是二游”的说法开始逐渐在各大社交平台涌现。有不少玩家近期开始集体发声,核心诉求是将二游标签从米哈游旗下游戏的身上剥离,甚至和其它二游产品划清界限。当年”上海游戏圈老板教大伟哥做人“这个经典视频中的大伟哥语录也被不少玩家拿出来大肆转发,用来证明米哈游产品是”内容型游戏“而不是”二次元游戏“。
这场意料之外的切割,真的能顺利成行吗?先说说GameLook的看法。
此次的事件无疑是近期二游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但这场“切割”想要如玩家预想得那样最终落地,还面临很大的困难。首先,米哈游的主要游戏目前仍有着非常典型的二次元“长相”,已经形成的第一印象难以被轻松打破;再者,众多内外因素都限制着米哈游游戏的内容生态独立发展,想要真正把“米游不是二游”的心智推广开,还需要从游戏厂商到民间的一系列动作跟进。
当“切割二游”成为情绪宣泄口
简单回顾一下来龙去脉。整起“切割二游”事情的原爆点是B站Up主“国产二次元手游观察”(以下简称“二观”)发布的月度流水统计视频——相信不少读者已经对这位Up主非常熟悉。在5月回顾视频中,二观为《鸣潮》首个自然月的流水表现给出8-10亿的预估,并在视频简介中对其表现做出了正面评价。
但这期视频内容随即产生了争议。不少玩家质疑称,二观为《鸣潮》给出的PC估算倍率过高,使得《鸣潮》的流水被整体高估。不少高赞评论甚至质疑称二观的流水预估得到了库洛的授意。同时还有玩家翻出二观过往和米哈游的言论和本身的职业背景,认为这名Up主对米哈游存在负面偏见,并试图在流水预估上“打压”米哈游、讨好竞品产品。
从GameLook的角度,仅从客观情况来看,二观对《鸣潮》做出的流水预估并没有太多不妥之处。GameLook曾在过往文章中预估鸣潮首周的全球累计收入或突破3亿、而截止6月12日可能已突破8亿;多家行业媒体也都给出了类似的预估。
随即,不少玩家开始在二观视频下方发声表态。一名玩家在评论区回复称:“看见你总喜欢把原神铁道这种游戏放到二次元手游里去比,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俩游戏我觉得就是披着二次元皮套的端游,你把他们放到二游里比较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准确的。”这条评论随后引发了不少玩家的共鸣,“米游切割二游”的说法开始在不少评论区玩家的之间响应。
而这一话题也随即在各大平台强力发酵。截止发稿,与“米游切割二游”相关的问题已经在知乎获得接近500个回答,并诞生了一系列播放量达到数十万的B站KOL视频产出。甚至在GameLook所在的行业群内也出现了一些讨论,一时间成为二游圈子内最热门的话题。
在GameLook眼中,这个现象至少有两个成因。首先,由于米哈游近些年产品的成绩和质量有目共睹,放在二次元赛道的视角,市场份额已经占据了饼图的大部分。这也让一部分米哈游玩家对其它二次元产品心生俯视的心态。
比如一些玩家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阵营思维,比如反感Up主和内容创作者“吃百家饭”,要求更多Up主专注做米家内容。比如近期就有多位Up主因为米哈游的创作者权益倾斜问题引发玩家争议。此次二观引发争议,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其对《鸣潮》做出的正面评价,让一些曾经因为想要了解米哈游流水情况而关注的用户感到被“背刺”。
此外,还有更多玩家希望米哈游“切割二游”的出发点是希望逃离二次元游戏相关的社区讨论“节奏”——GameLook相信,大部分读者应该都认同二游赛道是国内游戏圈眼下最为对立、最为撕裂的舆论场。
今年至今,这条赛道已经经历了所谓“ML”、“有男不玩”、“社管”等多轮节奏,其中不少事实上都与米哈游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但二游龙头的身份依然让其“树大招风”,多次被卷入相关的舆论之中。许许多多本身并不愿关注社区节奏、只想专心玩游戏的社区玩家对这种现状感到极度厌恶,进而想要借此次“切割二游”的风波和节奏划清界限。
无论出发点为何,玩家们的最终诉求都是想让米哈游摆脱标签,成为游戏圈的“独立王国”。而这具有可行性吗?结合各种因素来看,概率未必是零。
荆棘密布的独立发展之路
一些玩家将6月14日看作是米哈游的“独立日”。而放眼游戏圈,由单一游戏独立发展成为生态的案例并不罕见——电竞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围绕着《英雄联盟》、《CSGO》等头部电竞产品,仅仅单独一款产品就可以衍生出主播、职业选手、赛事解说、攻略创作者等繁多的生态位,其中的创作者大多也只日常产出单款游戏的内容。除此之外,譬如MMO网游《地下城与勇士》、UGC游戏《超级马力欧创作家》这类产品,也曾成就旭旭宝宝、超级小桀等头部垂类主播。
而纵观以上形成了足够生态规模的产品,他们都解决了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如何让创作者从游戏生态中获利。而对于米哈游来说,其产品的形态反而成为了创作者变现的一大掣肘。
以直播这一主流的变现方式来说,能够抓住玩家眼球的“直播爆款”大多为局势瞬息万变的竞技型游戏,或是能够涌现式产生内容的UGC或沙盒类游戏。譬如据Newzoo统计,在Twitch平台观看前十名的产品中,仅有《艾尔登法环》既非沙盒也非竞技游戏。
相比较之下,由于观看直播的玩家大多已经游玩过游戏版本更新的内容,作为米哈游游戏的主要驱动力的“剧情内容”并不是足够有看点的直播内容。相比之下,直播观众对深渊/忘却之庭等副本类内容挑战有相对较好的反馈度,但这部分内容在游戏整体占比十分有限。这都使得想要专职游玩米哈游游戏的主播难以获得稳定的直播内容供给,更难通过直播获利。
相比之下,在攻略作者或世界观考据一类的视频创作者中,倒是有一些“全职米家Up主”。但问题在于,由于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B站、抖音都没有挂载片头广告,视频创作者能够通过播放量分成获得的广告激励相当有限。即便做到了头部的粉丝数,也很难通过视频播放量变现。种种限制因素,都造成了米哈游线上内容生态获利能力有限的现状,让大部分内容创作者不得不吃“百家饭”。
在现阶段,如果玩家不愿主动进行更大力度的付费,那么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似乎只有一条——由米哈游官方加大内容创作激励的补贴力度,同时建立起足够的长线激励机制,让更多创作者对成为专职米哈游创作者这件事的经济回报具有更多信心。如此才能通过形成独占内容产出的方式,真正实现米哈游和其它游戏赛道的“剥离”。但这无疑需要米哈游进行更多真金白银的投入,但这对变现表现已经接近极致的米哈游来说,很难产生足够的ROI回报。
着眼长线,还有另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谁说米哈游旗下的游戏产品形态不会出现变化?目前已经对外公开的米哈游产品分别为商标名《星布谷地》的模拟经营新游和一款崩坏IP的预研产品。就公开信息推断,前者非常适合搭载UGC系统、后者则可能为一款瞄准大DAU的多人网游——这些产品要素,都与“直播爆款”的理想模样更为接近。
结合以上分析,有关“米游切割二游”的问题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短期来看,内容创作者的变现困境让他们无法专职从事米哈游内容的创作,这使得能够引导市场风向的KOL产出端无法真正做到和其它同类产品”切割“。但在未来,随着米哈游旗下产品阵容的发展,待”米氏直播爆款“诞生后,有关这款游戏的生态就能向独立发展迈出新的一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4/06/5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