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一年前的挖矿独游,在Steam再度爆火,2人开发劲赚2000万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最近在steam,一款发布了有一年之久的独游《Dome Keeper》(穹顶守护者)又火了。

这款游戏最初于去年9月正式上线,当时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收获了超百万美元的流水,以及2000余个“特别好评”。为此,游戏的发行商Raw Fury还专门发推庆祝。而在一年后的今天,游戏又凭借着版本更新,登上了steamDB趋势榜榜首,在线人数重新破5000人。游戏的累计销售额或达到了300万美元(合人民币2000万),这对于一款2人开发的独立游戏来说,表现相当不错。

对于一款独游来说,发布一年之久居然还能靠着更新再度引发玩家关注,不得不说十分罕见。究其根本,这离不开游戏独具创意的设计。

简洁明了的“二分法”设计

简单来说,《穹顶守护者》是一款以“挖矿+肉鸽”为玩法核心的游戏。与许多以“挖矿”为资源管理的游戏一样,《穹顶守护者》的主要任务也是在危机四伏的异星上采矿。

在《穹顶守护者》中,由玩家所扮演的主角降落在未知的星球之上。为了抵御前来袭击的原住民怪物,主角架设起一道穹顶,并以其为基地进行向下挖掘,通过采集当地的矿产资源升级穹顶的科技以抵抗怪物不时的攻击,最终寻找到星球的能量源,并达成通关。

不同的地方在于,游戏并没有针对“挖矿”玩法框架做太多延伸,而是更倾向于简化——玩家的行为被直观分为三大板块:挖掘、升级以及防御。玩家需要将在采集到的资源,转化为防御工事,抵御敌人进攻,两者形成了正向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的简约风格还延伸到了地图设计上。整体上,游戏的地图以地表为界限被一分为二:地表之上是战斗区域,而地表之下则是用于资源收集的矿区。并且两大区域在视觉上也做了明显区分,战斗区域更加阴沉,而原本无光的挖矿区域却相对“温馨”不少。

作为一款像素风格的轻量级独游,《穹顶守护者》的整体设计做到了干练有趣。虽然这样简单的二分设计比不上那些开放世界3A大作,但好在简单易懂,能够让玩家快速上手。

把挖矿设计成一门技术活儿

尽管《穹顶守护者》看起来有些普通,无非是“挖矿-建造”的反复循环,但由于融合了肉鸽元素以及在许多细节上做了细化,游戏实际玩下来给人的惊喜并不少。

首先是肉鸽元素。客观来说,《穹顶守护者》并不是一款严格意义上的肉鸽游戏,最明显的一点是,正统肉鸽游戏所讲究的“平衡的随机性”在本作表现并不算好,甚至可以说没有平衡。

《穹顶守护者》的肉鸽设计主要体现在地表之下的“矿区”,玩家每次重开后矿区资源都会重新分布。由于采用完全随机的设计,且矿物资源在前期相当重要,很多时候玩家都只会遇到两种情况:要么穷得可怜,要么富得流油,而前一种情况出现更频繁。

一旦开局不顺,玩家便会陷入一边拼命找资源、一边还要防止穹顶爆炸的两难窘境,大多数时候都会早早出局。因此,如何提高挖矿效率,以解决过度随机带来的影响,成为了玩家游玩的动力,而这就涉及到了游戏在策略性上的设计。

游戏中,需要采集的资源主要有三种——“黄金矿、冷凝水、金属钴”。玩家在收集这些资源后,将可以用来升级各项能力,如基础的生命值、采矿速度等,又或者解锁额外的设施,如电梯、护盾、激光炮。

需要指出的是,在解锁了新的配件设施后,游戏还允许玩家对该设施或配件进一步升级,且升级的路线各不相同。例如激光炮就能进一步增加其开火伤害、眩晕强度等。可以说,游戏在路线选择上有着相当丰富的空间。

尽管可选项很多,但考虑到资源相对有限,玩家无法一味地将资源投入到防御能力上,否则很容易会出现“头重脚轻”,最终崩盘。因此,如何分配好资源,平衡防御强度和开采速度,非常考验玩家的决策能力。

除了技能系统外,游戏还利用物理引擎,来强化挖矿的技巧性。实际上,玩家每次去挖矿时,其携带的资源数量都会受到背包容量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地携带大量资源回基地。并且当玩家携带的资源越多,其移动速度就会越低。

为了最大化采集效率,游戏也衍生出了搬运、物流等一系列高端操作。相较于新手,老玩家利用游戏的物理引擎,只需要拖动少数资源,便可运送大量资源回基地,来回之间极大提升了效率。

在核心的玩法策略之外,《穹顶守护者》也有不少增加挖矿乐趣的设计。比如玩家在挖矿时,除了使用常规的炸弹爆破外,还能借助宠物来帮自己一起挖矿,效率颇高。有意思的是,这些宠物也有“真实”的一面,挖矿挖久了便会偷懒打盹,若得到食物则会更加卖力干活。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还加入了一些类似稀有珍宝的外星遗物,能够大幅强化玩家的能力,也算是在紧张刺激的挖矿过程中,为游戏增加了不少的惊喜和乐趣。诸如此类的小设计融合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

两人开发,沉淀多年终得硕果

在2022年9月游戏刚刚上线时,GameLook对《穹顶守护者》做了深度报道。彼时,游戏刚刚宣布首周的收入突破100万美元。但令GameLook感到意外的是,这款当时的小爆款独游,其开发商Bippinbits居然是由一对住在德国德累斯顿的夫妻所组成。其中,Rene负责代码和游戏设计,Anne负责绘画。

然后,在《穹顶守护者》获得成功前,这对夫妇其实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其此前在itch.io上发布了14款游戏,均未能在市场中广为流传。其中,一个款产品《Of Mice and Moggies》在steam只得到了20条评论,最高时只有4个同时在线玩家。然而正是这些作品,成为了Bippinbits日后开发《穹顶守护者》的重要积累。

最初在Ludum Dare大赛上发布《穹顶守护者》时,这对夫妇就立刻收到了参与者的大量评论。“在我们没有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这款游戏自己就在比赛中获得了250个评价。它在itch页面上的关注度至少比我们其他游戏高一个数量级。”Rene表示。

如今,《穹顶守护者》依旧是Bippinbits最重要的作品,这次更新能够再次引发玩家关注,恰恰证明了本作的长尾效应和口碑并未结束,后续的潜力不容小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3/10/52911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