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破2000万的星穹铁道,让跨平台游戏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在经历了多次测试后,米哈游新作《崩坏:星穹铁道》(以下简称:星穹铁道)终于在4月26日正式上线了。
与大多数人预料的一样,《星穹铁道》开放预下载首日就登顶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iOS游戏免费榜。而在上线首日,游戏也顺利登顶了iOS免费总榜和畅销总榜,并且全网下载量成功突破2000万,成为《原神》之后,米哈游又一款席卷全球的大作。
这款以“多世界箱庭探索+回合制战斗”为主要玩法的游戏,在前年刚公布的时候,就被国内媒体报道了个遍。有传言,米哈游为这款高规格产品组建了接近500人的研发团队,与《原神》当初的团队规模相当,一时间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可能有人会对米哈游“大动干戈”去做一款回合制游戏感到不解。然而,从市场表现和数据来看,玩家对《星穹铁道》的好感似乎并没有因回合制玩法而有所下降。这让我意识到在玩法之外,《星穹铁道》的爆火或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沉浸感和碎片化体验兼具,跨平台困境的新解法
熟悉米哈游的玩家可能清楚,米哈游旗下的游戏基本都走跨平台的路线,《星穹铁道》也不例外——它不仅登陆了手机和PC端,而且未来还会涵盖PS主机平台。
米哈游对跨平台的热衷,随着《原神》在全球的火爆,引发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跨平台热。然而,在跨平台被行业反复提及的这几年里,我们却很少看到有新的现象级跨平台产品出现。某种程度上,这其实反映出行业对跨平台游戏有些束手无策。
要知道,手机、PC与主机三个平台的游戏体验和用户习惯本就大相径庭:PC和主机游戏更强调沉浸式体验,玩家单次游玩时长更长;而手游则倾向便捷、随时随地能玩,玩家的体验更碎片化。
也就是说,厂商如果只是单纯地为游戏开发多个平台版本、打通数据,以及适配不同平台的操作逻辑,顶多只是达到“让游戏在不同平台能玩”的入门门槛,还不足以满足不同平台玩家相互矛盾的深层次体验需求,有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
对米哈游来说,《星穹铁道》是其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与解答。
《星穹铁道》制作人在与P5制作人的对谈中透露,开发团队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将原汁原味的游戏内容带到不同平台,并充分发挥不同平台的硬件特性及优势,从而形成不同的独特体验。这种游戏方式,被团队称为“配合玩法选择平台”。
这段话听起来有些难理解,但简单来说,即《星穹铁道》能根据玩家选择平台的不同,给予其不同的游戏方式和体验。例如,当玩家想获得沉浸式体验时,可以选择PC或主机端;若玩家只想在搭乘地铁程时快速刷刷副本,手机端也能提供碎片化的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手机端与PC或主机端的体验割裂,沉浸感和碎片化这两种体验方式本质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一点,可以在《星穹铁道》的各种设计中得以窥见。
比如在强化碎片化体验方面,《星穹铁道》进一步优化了每日任务系统,用活跃度体系取代了单任务体系,并且领满奖励所需的活跃度比每日委托的总活跃度低300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玩家能根据自己的时间,有目的地完成其中几个委托,即可领全部奖励。
此外,《星穹铁道》还在回合制基础上加入了自动战斗和二倍速播放,即便没有太多时间,玩家也能随时利用手机轻松挂机清体力、打材料。
在保持碎片化体验的同时,《星穹铁道》还兼具了沉浸式的体验,最直观的一点便是大量生动的实机动画演出。
即便只是在序章,你也能很容易感受到游戏的剧情演出的生动程度。就拿主角偶遇看板娘“三月七”举例。整个过程中,游戏整体的运镜、三月七丰富的微表情,以及其中人物的动作拟真程度,都或多或少透露出了《星穹铁道》向影视行业取经的痕迹。
像这样主机级的动画演出,除了出现在剧情里,同样涵盖了战斗层面。无论是释放战技时角色的攻击动作,还是释放终结技时的动画演出,都有十足的表现力。这些动画的加入,让玩家能够在PC和主机平台上沉浸式感受宏大演出包装下的故事。
在我看来,《星穹铁道》这种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感觉,解决的不仅是跨平台游戏最基础的——玩家拘泥于某个终端的问题,而且还进一步提供了后者在场景、游戏体验上选择的权力。对于整个跨平台游戏赛道而言,这当中的意义无疑是非凡的。
也正因如此,桥野桂在对谈中也感慨:“像《星穹铁道》这样完美适配手机这一低门槛终端,同时又包含原汁原味RPG游戏体验的产品形式,会如何改变RPG的意义和价值?值得着重关注。”
把游戏做成动画番剧背后,工业化研发按下“加速键”
实际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简单概括《星穹铁道》,我想这个词不会是“游戏”,而是“动画番剧”。相比起单纯的角色养成或战斗玩法设计,游戏在剧情内容和动画演出上下的功夫明显要更胜一筹。
《星穹铁道》能产出大量高品质的内容、动画演出,源于米哈游最引人瞩目的标签之一——工业化。
一直以来,外界对米哈游的印象便是国内工业化研发的“急先锋”。然而,很多时候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公式。对于《星穹铁道》而言,也依旧面临内容产出时间过长的问题。
《星穹铁道》最早于2019年立项,距今已开发了四年,别看项目花的时间好像挺久,但游戏中的每一颗星球,其文案、美术设定从开始到完成足足需要花费一年时间;而玩家最关心的‘角色’仅角色文本大概就需要一个月。
当然,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源于项目组对内容品质的极致追求,主观上影响了内容产出速度。关于这一点,米哈游总裁刘伟(大伟哥)在今年年初的游戏产业年会上就有提及。
他表示,米哈游生产内容,尤其是游戏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容,并非是生硬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尽可能做到浑然一体。这要求游戏在立项之初就要思考清楚,如何与之结合。只有高品质的内容产品,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表现在《星穹铁道》中,则是游戏的世界观、地图设计、角色的高度统一。就拿“仙舟罗浮”为例,这个东方幻想风格的区域,其基础概念便来自「秦皇遣徐福求仙药」的古老神话。这种漂泊的气质和对未知探索的决心,与《星穹铁道》中主角团队在星空中航行的景象不谋而合,给了开发团队构思创作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高品质内容孵化周期长的问题,也折射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在用户品味越来越刁钻的态势下,所面临的产能瓶颈,而如今火热的AI或许会是个不错的应对策略。
在对谈中,米哈游表示《星穹铁道》正在尝试引入AI工具优化NPC的行为,如果未来AI技术能更大范围落地,那米哈游的工业化研发能力无疑将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引入AI所带来的想象空间远不止提升产能速度这么简单。试想一下,若游戏内的角色无论被搭话几次,都不会重复一样的台词,这将对角色形象塑造和玩家游戏体验带来多大的提升?往小的说是角色的行为树变丰富了,往大的说则是让其真正”活“了过来。
虽然这些还很遥远,但未来如果真的能实现“无论对话多少次都不会有重复台词的NPC”,RPG游戏的品质感和沉浸感一定会明显增强,而这样如同“元宇宙”一般的场景,也能为之后实现更大的梦想做好铺垫。
梦想仍未改变
从当初的《崩坏3》《原神》到如今的《星穹铁道》,米哈游用多款产品向外展现了自己在工业化研发上的突破。这种进化与成长,在外界看来或许只是一种单纯强化市场竞争力的行为。但对于米哈游而言,这背后更多体现出其追寻梦想的决心。
此前,米哈游曾用“第二曲线”描述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崩坏3》《原神》都是第一曲线的一部分,第二曲线上的产品则以问号标识。对于所有人而言,米哈游的第二曲线依然是迷,但《星穹铁道》或许很可能承担了第二曲线排头兵的作用。
无论是挑战米哈游过去不擅长的玩法类型、还是对RPG沉浸感的探索,随着《星穹铁道》后续内容的稳定产出,我们或许真的能从它的身上,看到米哈游心中梦想的影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3/04/51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