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离不开“人工”:美国著作权局正式发布AI内容版权注册指南
美国著作权局又来吃螃蟹了!此前GameLook曾报道过,在今年2月,漫画作者Kristina Kashtanova为自己使用Midjourney创作的漫画书作品向著作权局提交的版权注册申请,被以“缺乏人类创意”的理由被驳回。这是全球知识产权监管机构中围绕生成型AI做出的首个判例。
而在近日,美国著作权局发布了最新的AI作品注册指南,对该局对AI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判定立场进行了进一步定性。假如用一句话概括该局立场,那便是:画图可以「智能」,但创意必须「人工」。——著作权局在此次的指南中确认,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生成型AI工具的各类作品拥有申请著作权保护的能力,但著作者本人的创意成分必须在作品中有足够的体现。
据美国著作局表示,该局之所以发布这一指南,是因为在日常实务中观察到AI生成作品著作权申请数量上升。而在这新兴模式下,著作权申请人在填写相关信息时缺乏指引,造成了信息提交的混乱,因此特此颁布这一指南帮助申请人提高申请效率。作为鼓励科技创新的国度,美国的监管机构在适应新技术方面表现得步调轻快。
基于现有的宪法与著作权法律框架,著作权局开门见山地表示:“著作权仅仅只能保护由人类创意产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宪法与著作权法律中所定义的’作者‘,并不包括非人类。”而人类创意在作品中的体现程度,直接决定了著作权局是否接受该作品进行版权注册。
著作权局认为,如果一幅作品中包含的“传统的创作性元素”是由机器生成的,且人类无法决定“最终的创意方向”,那么就将被拒绝注册。著作权局认为,对AI输入文字指令(prompt)生成图片并不能被认定为“施展创意”,因为文字指令只能干预AI的生成方向,而不能决定最终生成产物。
著作权局另外强调,一部分AI技术允许用户在文字Prompt以外给出其它的“反馈”作为生成控制依据,包括调整关键词权重等,而这一类技术同样不能被认定为“施展创意”,因为图片的绘制依然由AI完成——假如将这一概念进行延申,那么利用参考图与ControlNet对生成图片进行规约的方式恐怕也会难以被认定为“施展创意”,因为ControlNet的本质依然是为AI主导的生成增加一层控制条件。
而假如图片拥有足够的人类创意体现,那么版权局可以对体现人类创意的部分进行单独的授权保护,而这一授权不包括由AI生成的内容本身。例如,作者对AI生成图片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后期修改,在这种情况下,著作局认可其人类创意部分的著作权。
在实务中,具体何为“足够的人类创意体现”,这一点并无固定的判定标准,著作权局将对每个版权申请案例进行单独(case by case)的判断。据此,著作权局要求著作权的申请人必须对作品中AI的使用方式进行详细披露,包括使用了何种AI工具、输入了何种文字指令、采取了何种合成方式进行制作、以及指示出属于人力修改的部分等。著作权局将依据这些信息做出最终判断。
不过,显而易见地,这种依赖于申请人主动披露的程序,恐怕会在未来遭到滥用。即便申请人不如实提供创作背景信息,著作权局也很难进行核实查证。当下的AI画图甄别工具还十分原始,存在极高的误判可能。一名3D艺术家近日便发现,他所使用的识图算法就将游戏《镜之边缘》的关卡截图识别为“98%可能性是AI画图”。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AI使用例的拓展,当下所颁布的相关规则恐怕很快就将过时。美国著作权局对这一点也有着清晰的认识:“本局将持续观察AI与著作权领域的法律与技术进展,并将根据其在未来推出额外的申请指南或颁布新的著作权认定规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3/03/5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