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NFT监管趋严,三协会齐发声,遏制NFT金融化倾向

【GameLook专稿,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GameLook报道/去年年底,柯林斯词典宣布“NFT”击败 “Metaverse(元宇宙)”等热门词汇,荣膺2021年年度词汇美誉,足见相关概念和市场过去一年的热度。

2021年的NFT几乎成为每个从业者口中的热词:韩国游戏公司大力推进游戏NFT经济,育碧CEO勇敢为自家NFT平台站台,《Axie Infinity》突破10亿的年交易额……资本大举进场,从软银6.8亿美元投资Sorare,到Dapper Labs拿到2.5亿美元融资,欧美市场越来越多的NFT初创公司开始被资本举牌。

到了2022年,这位宠儿却又突然遇冷,根据市场分析平台NonFungible的数据,NFT每日的平均销售价格已经从今年1月2日最高的6889美元,下跌至2月28日的1263美元,市场活跃度也在不断降低。

此外,NFT安全问题也频出,《Axie Infinity》在黑客攻击事件中被盗17.36万ETH币,这也让游戏的开发商Sky Marvis损失高达6.1亿美元,前不久,连周杰伦都发文声称自己价值超过300万元的NFT被盗。

野蛮生长的背后意味着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作为一项新生事物,“非同质化”的稀缺性让其拥有受人追捧的资本,但技术层面的更迭和市场表现的多样化又使其容易被加以不法用途,NFT监管势在必行。

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为国内NFT市场的发展划定行为底线。倡议中指出,近年来我国NFT的发展持续升温,对数字经济、文创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潜在价值,但也存在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隐患,需要正向引导。在GameLook看来,《倡议》的提出意味着国内NFT领域即将迎来强监管时代。

划定六大底线,重点消解NFT金融化属性

本《倡议》主要从两个方面对NFT进行了解读,一是肯定NFT的正向价值,指出NFT应积极赋能实体经济,并确保其产品价值有充分支撑,同时也要严防价格虚高等背离基本价值规律的情况,同时对NFT的知识产权也因重点保护。

《倡议》的重点则是对NFT的金融化、证券化行为倾向划定红线,提出了六条NFT行为规范,摘录如下:

一是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

二是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ICO)。

三是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

四是不以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作为NFT发行交易的计价和结算工具。

五是对发行、售卖、购买主体进行实名认证,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发行交易记录,积极配合反洗钱工作。

六是不直接或间接投资NFT,不为投资NFT提供融资支持。

从《倡议》公布的内容来看,其重点无疑是在最大程度上削减NFT的金融属性,由此来化解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其中第三条不为NFT交易提供交易场所更是对NFT二级市场直接下了禁令,进一步降低了NFT二次交易带来的金融化倾向;第六条更是言简意赅,严防资本对NFT的过度炒作。此外,《倡议》也呼吁消费者自觉抵制NFT的炒作行为,远离NFT非法金融活动。

对NFT的“去金融化”成为本次倡议的核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国内NFT的发展方向。尽管“倡议”并非“规定”,但这也基本表明了业界人士对NFT领域的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倡议》将NFT(Non-Fungible Token)称为“非同质化通证”,而非行业惯称的“非同质化代币”,这无疑也进一步消解了NFT自身的金融属性。

监管趋严,更需要全行业自觉行为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国家对于NFT、虚拟货币等新兴事物一直高度关注,NFT逐步纳入监管或许早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介入之外,同时也需要整个行业的合力。

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就联合五部门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首次对虚拟资产展开监管,防范比特币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和非法行为。

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强调了虚拟货币的性质及其存在风险,指出“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同时“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都是严格禁止的行为。

去年10月,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牵头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对数字藏品提出了十一项共识,指明了NFT发展的“大方向”,其中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更是强调了防范NFT带来的投机炒作等金融化风险,让NFT与其自带的金融产品属性“割袍断义”。

随着《倡议》的出现,NFT“去金融化”的核心被一再强调,炒作、二次交易等行为也将受到严格管制,在政府与行业共同合力下,NFT领域也将走向正规化发展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微信公众号平台就开始了对涉及数字藏品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了规范化整治,提供数字藏品售卖和交易的相关企业则都因“存在未取得法定许可证件或牌照,发布、传播或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行为”而被封禁,这无疑也NFT的发行平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合规之路即将启程

遏制NFT金融化与证券化并非限制NFT行业的发展,而是在消解其潜在风险的同时让NFT得以迈入正向发展的大道,进一步发挥其在数字文创、产业数字化方面的作用。

去年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科技伦理规范只有深植于科技创新的各个主体的价值观底层,才能转化为无需提醒自觉行为。” 为此,国内涉足NFT的企业也在积极践行“创新主体”的能动作用。

从技术层面而言,国外NFT都是基于以太坊等公链进行发行,这也使其容易被炒作,而国内各公司则依托联盟链进行发售,如腾讯幻核的致信链、蚂蚁集团的蚂蚁链以及国家信息中心的BSN联盟链等等,进一步弱化NFT商品的交易炒作属性。

在商品层面,各大公司也积极推动“数字藏品”领域的多元化和艺术化,如在去年6月,支付宝就基于自家旗下的蚂蚁链,发行了健康码的NFT皮肤,随后在8月,支付宝也与国漫电影《青蛇劫起》合作,推出了两款数字收藏品,并开放了转赠功能。

腾讯也在不久后推出了国内首个数字藏品APP幻核,并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发布公益NFT,实现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完美耦合,在11月幻核还联合国漫《一人之下》推出数字藏品,并在短时间内售罄。此外还有B站的鸽德数字艺术头像,在发售伊始就明确的表态不鼓励任何形式的数字艺术头像炒作行为。

可以预见的是,在《倡议》之后国内NFT市场将迎来更加规范化的举措,除了对其自身金融属性的消除之外,NFT发行机构的资格审查、NFT交易二级市场的存在以及对于NFT企业的投融资或许都会成为监管重点,NFT的合规之路也将迈开正式一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2/04/47988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