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问题角度看“游戏防沉迷”

就在舆论主流还在争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到底是游戏之过还是家长监护失职时,曾经是网络荒原的农村开始闯入大众视野——中国最弱势群体,在网络上最缺乏发声机会的农民的孩子,正饱受沉迷之苦。农村青年、留存儿童沉迷游戏,特别是沉迷手机问题愈发凸出。

今年以来,诸多权威媒体都就农村留存儿童沉迷手游的现象,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盯着手机”,“聊起游戏眉飞色舞,谈论其他兴趣缺缺”等现象触目,因而不少媒体发出了农村孩子很“受伤”、别让游戏抢走留守儿童的心等感慨。

只有老人和儿童的农村

尽管人们现在仍无法厘清到底谁应该为未成年沉迷负责,但游戏公司总是动作最快的那个。9月份开学不到一周,《王者荣耀》就宣布将启动最严实名策略,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甄别账号使用者是否为未成年,代表中国游戏行业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再次升级,又一次跑在了全世界前头。

虽然游戏公司努力有目共睹,然而正如《人民日报》9月5日报道《怎么玩才健康 玩什么才恰当》中写明的一样,长效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需要学校引导、家长言传身教、游戏公司防沉迷、相关部门监管及制定规则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防沉迷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教育工程,寄希望游戏公司单方面解决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沉迷,农村留守儿童更受伤

以往在讨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语境中,普遍默认的都是城市孩子的问题,关注焦点在集中在孩子打游戏花掉家长数万元的“花边”新闻上。尽管今年上半年以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游的严肃报道层出不穷,且多是权威媒体发声,但由于关注群体特殊,并未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

事实正是如此,同样存在沉迷问题,但城市孩子就是比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关注。尽管无论从沉迷程度、对生活的影响上,农村留守儿童都更加“受伤”。

根据扬州大学志愿者团队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与外界想象所不同的是,不少地区农村儿童上网时间已经超过城市儿童。按照“每天上网次数超过3次或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判断标准,调研认为48.3%的农村留守儿童高度依赖手机。乡村里再也见不到孩子欢笑玩闹的身影成为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周华珍则认为现实更加严峻,留守儿童在游戏上耗费的时间要远超非留守儿童,尤其是每天玩手机在4小时以上的时间段。沉迷手机让农村留守儿童愈发不亲近社会,丧失了对手机以外事物的兴趣,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未成年人未来的反思。

光鲜亮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令全社会不堪的一角正在慢慢揭开。

总是最卖力的游戏公司

9月5日,历时数月的开发和测试,《王者荣耀》宣布将推出最严的实名策略。新用户在首次进入游戏时,《王者荣耀》健康系统会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进行校验,精准判断相关帐号的实名信息是否为未成年人,作为是否将该账号纳入到健康系统的防沉迷体系当中的依据。

自2017年2月成长守护平台上线以来,这已经是腾讯第3次对未成年保护体系进行大规模升级。整个腾讯未成年保护体系,从成长守护平台、健康系统、未成年主动服务工程,最后再加上一整套理论研究的推进,涵盖了游戏行为从事先到事中、从事中到事后的整个发生过程,编织了一张严防死守的大网。

如此严格的防沉迷工程,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措施严格,都前所未有,其全面甚至远超欧美发达国家。在不惜接入公安数据平台识别未成年人,并纳入健康系统予以保护的中国面前,欧美发达国家仅仅提供的分级制度简直小巫见大巫,让孩子不过多过久接触游戏的职责,仍然在监护人一方。

防的是沉迷而不是游戏

腾讯如此频繁地升级,与未成年防沉迷实际工作开展存在困难是分不开的。比如,防沉迷系统虽然最早通过减少收益,来试图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但必须建立在游戏公司了解账户使用者是未成年人的前提下。

如同当年未成年人可以凭借他人身份证进入网吧一样,许多孩子通过冒用成人身份证、家长账号轻松绕过防沉迷。事实在宣布接入公安数据平台之前,腾讯已经发展到给可疑账户打电话,询问是否是成人本人使用的地步。

但是,无论游戏公司反应有多迅速、觉悟有多高、诚意有多强,措施和解决方法的制定,相对绕过沉迷的手段永远存在滞后性,寄希望单凭游戏公司一方的努力,解决未成年沉迷问题不具备现实条件。考虑如何亡羊补牢虽为时不晚,但没有窟窿产生的根源才是真正重要的。

即便按照最理想的状况,控制了未成年人接触游戏渠道,但留守儿童、小镇青年们还有网聊、还有短视频,只要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的根还在,问题就不会解决。因此,针对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人民日报》才会发文总结为要防是沉迷,而非网游。

留守儿童沉迷游戏是社会问题

作为整个未成年人当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游戏沉迷问题更加复杂且解决阻力巨大,其产生的原因既非孩子也非游戏,而是整个农村面临的社会问题。随着城镇化进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只留下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农村不可避免走向空心化。

由于经济成本、和城市缺乏接纳农村儿童的教育资源,大量农村未成年人成为留守儿童。早在2013年,全国妇联就出具《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揭示,我国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为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全国儿童的21.88%。并且该数字一直处在增长状态。

因父母在外打拼,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关注与陪伴,性格上容易走向内向和自卑,被他人和社会疏离。加上农村相比城市在娱乐建设上的贫瘠,让留守儿童更易向容易获得娱乐集中。手机设备的普及、网络基础建设的升级,和强调轻氪无氪的免费手游流行,最终形成了接纳小镇青年、农村留守儿童的“港湾”。

加上隔代长辈“重养轻教”,更多是“养育”而非“教育”,出现爷爷奶奶辈“管不住”孩子现象,导致了在留守儿童出现沉迷迹象后无法得到及时遏制。而学校和老师,也因当代学生自我权利意识增强,无法借用权威强制隔离学生与手机,“农村学校课间10分钟”被手机游戏霸占也成为普遍现象。

并且,留守儿童的手机多是父母购置做远程沟通使用,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全禁止留守儿童使用手机虽然看似高效,但更加不具操作性。

此外,即便游戏公司完美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孩子游戏时间,家长和学校也实现孩子与手机的物理隔离,但只要不解决留守儿童缺乏关怀的根本,沉迷就无法根除。不沉迷游戏,留守儿童还会沉迷其他家长和社会难以接受的事物,或是被剥夺唯一的精神寄托后,留守儿童将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缺乏父母关爱的无助与沮丧当中。

防沉迷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

世界上可能没有比中国人更重视教育的民族,读书出人头地的淳朴理念扎根千年,只要是教育问题,就是全民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社会教育总投入为4.25万亿元,占当年GDP比例5.15%。其中,政府教育支出3.42万亿元,占当年政府财政总支出的16.84%,超过发达国家水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庭的夙愿。因此只要是孩子的事,就从来都不是小事。由于孩童爱玩的天性,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游戏就逃脱不了是否影响未成年成长的口水仗。

但是,无论是指责家长将监护义务转嫁给游戏公司的不负责,还是声讨游戏公司纵容未成年人的疏忽,都对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于事无补。

在教育的问题上,孩子才应当是永恒的主角,而非家长或是游戏公司。无论是单单依靠家长还是游戏公司,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作用都是有限的。防止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游戏,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的是家长、学校、游戏公司、相关部门等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

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对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理应“以人为本”:从孩子出发、围绕孩子为中心做探讨,制定有效解决方案。留守儿童沉迷游戏只是一则表象,背后更深层次埋藏的是移动互联网大潮之下,父母身份缺位的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这份挑战面前,不仅仅是游戏公司一直在路上,我们所有人,都在路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18/09/34015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