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量市场”喜提素材”:《侏罗纪世界2》电影游戏大丰收

雪中送炭的海外厂商。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25日,美国环球影业发布消息称,《侏罗纪世界2》的全球票房已经突破7亿美元。尽管电影中的男主角——“星爵”扮演者因为剧情设计相当酱油,而再次被海外观众狠狠地调侃了一把,但《侏罗纪世界2》。但毫无疑问,《侏罗纪世界2》成为了6月份全球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

受此影响的还有其同名游戏。6月12日,《侏罗纪世界2》宣布上映时间当天,Frontier Developments就在steam平台上线了其IP端游《侏罗纪公园:进化》。凭借着电影所带来的恐龙热潮,《侏罗纪公园:进化》的销量也是大红大紫:发布首周就直接击败《绝地求生》成为steam周销榜的新科状元。而在XBOX主机上,该游戏的成绩同样可观,可以算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恐龙作品。

真正的看点在于媒体与玩家之间的“互怼”。在metacritic网站上,《侏罗纪公园:进化》的媒体评分仅有72,绝大部分都给出了黄色评分(这种情况往往代表差强人意),这在同等级作品中已经是一个很低的分数。IGN甚至直接给出了4.8的差评,认为该游戏“毫无进步”。但玩家对这个评价似乎并不服气。到目前为止,《侏罗纪公园:进化》的用户评分为72%,属于正常水平。用玩家的话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恐龙的模拟经营游戏,你还想去征服世界不成?”

电影票房爆发,游戏销量暴炸,恐龙题材名不虚传

《侏罗纪公园:进化》是一款以经营为主的休闲游戏。在游戏中,玩家的主要任务不是负责经营一家基因克隆创造的恐龙公园,通过展览空路方式,来提高公司的收入。恐龙主题的游戏,不是生存对抗而是和恐龙”共建和谐社会”,这种设定本身就十分奇葩。

游戏的开发商Frontier Development是业界著名的模拟游戏爱好者,此前曾开发过《过山车大亨》以及《过山车之星》,都在steam上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从用户评论来看,许多人都是奔着“养恐龙”的概念而来。虽然作品在游戏玩法上确实有不少瑕疵,却依旧挡不住玩家的热情。凭借着恐龙的“威名”,《侏罗纪公园进化》也成为了近一年以来第四款打破《绝地求生》连冠的游戏产品。

相比于游戏,电影的业绩显然更为火爆。在北美上映首周,《侏罗纪世界2》的票房就突破了1.5亿美元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超人总动员2》,夺得最新一期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同时也是环球影业历史上首周销量的第二名(第一名是《侏罗纪世界》)

虽然《侏罗纪世界2》目前的全球总票房为7.12亿,已经是今年第四高的全球票房,但想要追上前作16.7亿美元的总票房,仍有一些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游戏公司完美世界也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投资和出品。据悉,《侏罗纪世界2》中国票房在世界杯期间已经突破了10亿元。

面对电影,端游的丰硕成果,环球影业也没有准备放过手游。此前,其同名AR手游《侏罗纪世界AILVE》也登陆了移动平台。不过遗憾的是市场反响并不大。

您的新一轮素材到了,麻烦签收!

一般来说,海外大片在国内走红往往会引起许多厂商的关注,去想办法寻求合作的机会。但要属“合作”最快的,恐怕还是买量厂商了。众所周知,对于买量游戏而言,广告效果是尤为关键的。许多厂商往往会在大规模投放市场前,做几十个不同版本的投放测试,以求得到最好效果。

而电影是国内买量游戏的最大矿山。由于买量广告的素材频率十分高,往往是几周一换。同时,买量广告对于图片素材的要求又比较高,像此前的”鲲“形象很多都是属于复杂设计,想要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因此PS就成为了最常用的手段。在电影画面美感可以保证的前提下,炮制广告素材就变得轻松了许多。

而今年以来,主流的买量广告内容也在往怪兽题材方面转换。像玩家口中的“鲲”实际上是来自海外科幻短片《利维坦》,而《骷髅岛:金刚》的男一号金刚,也在这些广告中多次客串。除此之外,如《人猿星球》,《银河护卫队》等电影形象均有出现。

关于人类“怪兽情结”的起源,学界一直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对力量的原始崇拜,即所谓追求超级力量。有人认为是神秘主义心理作祟。但无论原因是什么,近年来玩家对怪兽设定兴趣的明显升温,都让厂商们有了新目标。

《侏罗纪世界2》虽然目前还未出现相关现象,但恐龙这一怪兽中的经典形象估计也是买量广告的囊中之物。事实上,在经过了几个月的传播之后,”鲲“题材已经很明显出现了话题疲软,玩家讨论热度也在渐渐下降,需要一个新的替代品。而《侏罗纪公园:进化》这部游戏,本身的画面表现十分优秀,可以给厂商提供无尽的静帧画面和视频片段,这对于一直以来因为素材缺乏而制作静帧的广告主来说,就是一道“福音”。 

但总的来说,怪兽广告之所以流行,另一大原因还是在于流量成本。在怪兽题材之前,国内买量广告的主要还是以明星代言的方式。包括大家所熟悉的“渣渣辉”和”和珅“等明星。但随着今年国内买量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买量成本大幅度提高。这迫使厂商不得不寻找更容易形成热点的话题来提高自身曝光率。这既是面对市场变化的无奈,也是善于抓住机会的敏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18/06/3330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