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帆:完美世界的内部创业

完美世界是内部辅导创业的。这个跟投资不一样。内部创业第一条一定要辅导,不能一上来就让他给你商业计划。大部分创业者在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是创业者。同样,大多数人以为自己能创业,能创新,其实他不能.很多人本来是螺丝钉,却以为自己是leader,这是错觉。

zyf1

文 / 孕峰

如下是完美世界COO张云帆在私董会的分享。峰哥整理、节选。

完美世界是内部辅导创业的。这个跟投资不一样。投资就是VC在外面,把大家的PPT都拿来扫一下,再找人评估,考虑投不投,投多少。内部创业不是这样。内部创业第一条一定要辅导,不能一上来就让他给你商业计划。

我们鼓励创业。大部分创业者在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是创业者。同样,大多数人以为自己能创业,能创新,其实他不能,他能在严密的组织体系里把自己的事做好就不错了。很多人本来是螺丝钉,却以为自己是leader,这是错觉。创业能力是一种稀缺品质。所以我们定下原则,宽选严投。非常宽的听,挑选,但投资很严格。投资人都是这样。无论天使或者VC,少也要看几千个案子,能见面的几百个,投十个二十个就不错。

既然是内部创业,就会有内部的各种关系。规则就一定要透明,执行要严格。刚才讲的辅导,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创,但有潜能,就一定要辅导。另外一些人自己没这个能力但以为自己有,这一定也要辅导,辅导以后你就知道自己不行。

我们有一个体系。完美世界刚好有游戏和影视的公司,核心的人就是制作人,我们就有“制作人直通车”,专门用来辅导。让那些有创业能力的人,但还不具备足够职业能力的人逐步长大。他本来有创业人的特质,比如坚持、专注,但对整个业务的逻辑体系不熟,我们就一直培养你去了解所有模块,从不同岗位慢慢熟悉整个业务,然后觉得自己有了把握,才开始创业。若没这样的经历,很难达到创业的状态。

另一类很多专业能力强的人,但管理能力,包括创业精神、人才培养、对外合作等等都不熟。我们建了一个“雷霆尖峰创业人才发觉培训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去发现比较好的人。

在完美世界,从进来到最高级大概6-7年,有一个漫长的培训计划。到了最后几个阶段,基本上会很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大多数人会觉得我就适合在大公司里干,他们的规划就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管理层。有少数一部分人会发现,我蛮适合自己去创业。他就会进入内部创业的流程。这个流程定的很清楚,什么人可以参与,要有自己的小队伍,有明确方向,有清晰的市场计划。有了这些东西,就把商业计划发给管委会。如果你觉得这件事太重要,必须找能决策的人,也可以发给我。然后是管委会评估,过堂,哥们上去讲,我们不停挑战他,最终做个决定。若是通过了,也不会马上让他直接去做一个公司。

我第一次参与创业,两眼一抹黑。雷军把钱打过来就走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人辅导。第一件事要学会怎么做工商注册,有人觉得这个事简单,一万块找一个中介就做了,其实真的做起来蛮麻烦。公司的性质,做什么业务,要不要办ICP,要不要办BBS许可证。如果做视频,有一万个东西你都不知道该找谁。你会发现,完了,原来在公司做高管时没学过,你会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公司创建、维持运营这件低价值却非常耗精力的事上面。如果一开始就用独立公司的模式让他创业,一般会把他做业务的精力消耗殆尽。

最开始就让他成立工作室,给一些基础的东西。原来有一种观点,创业一定要很苦,一定充满对金钱的渴望。但我们有一种观点,尤其在美国看到很多创业,其实很多人已经过的相当不错,他们是真正的想做新的东西,做有意思的事,做大事,才会创业。

我们对内部创业人的待遇不低,只要通过管委会筛选的工作室的负责人,都给至少一百万年薪,保证在北京有相对舒服的生活,不用每天想那么些屁事。我们在实际操作里发现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创业需要付出全部的精力,他每天要想我要去哪里买菜,去哪里租房,他就拿不出更多精力,我们保证他的基本生活。

我们会给他分红。目前内部的分红体制是利润的30%分给团队。这个阶段他们并不持股,只有分红权,但他们有相对多的自由,比如招聘,招的人的薪酬可以自己定,只要不超过总体的价值区间都可以。

这是内部创业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人,觉得非常愉快,不用操心任何企业的管理,只需要专心考虑业务,只需要有一个比较强的业务的控制权,就OK了。由于没有进行股权分割,只是分红,利润是百分之百归属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对公司来说,内部创业的成功是一个利益极大化的选择。财务上是划算的。业务上,能获得非常好的人才。

第二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是不能忍受这种方式的,股权是自己确认是否在创业状态的一个核心要素。一旦没股权,就是打工心态。只要是非常强烈的创业者的心态,一定要股权。在这个阶段,只要产品盈利,达到我们的标准,这个标准内部有公开的数据和算法,就把这个工作室成立为公司,把股份白送给创业团队。这个就进入了常见的VC投资或者战略投资模式,原来的公司仅仅是股东。但我们要有控股权,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只要保持控股就可以合并收入和利润。我能把你的能量极大化,而由于我控股、合并报表,财务上也很好。

每个公司做一件事是要有目的。我们这件事的目的是支持创业者,同时获得财务回报。这个阶段我们就不再给创业者任何的保底。这是你的公司,你给自己发一块钱的工资我也不管,发一千万我也不管。

这个阶段,我们更多的提供平台支持。一个小公司有很多技术没法自己做。做互联网的都知道,大型的数据库管理,一般只有大公司才有专门的数据运维的团队。完美世界的云计算的系统,子公司交费就可以用。内部创业接这套系统非常容易。还有QA、运维、客服,所有平台性的业务都开放。还有IP,比如我们拍的电视剧、电影,比如《侏罗纪世界》我们买了全球版权。独立的小的创业公司无法承担的费用,我们提供,他就愿意加入这个创业体系。我们对外公开,外部公司可以来合作。

这种体系下,团队的动力会比上个阶段更强。他们明确知道这是我的公司,我是股东,只是还不是大股东。但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给出下一个阶段的邀请,你如何成为控股股东,成为一家独立公司,独立上市。在这个阶段的公司已经有7个。

最后一阶段。当你具备了较强的盈利能力,掌握了公司管理的技巧,中间我们还会派出财务、法务和人力资源教大家如何管理。这时我们会跟他签一个合同,你以多少倍的价格,可以让母公司退出,仅仅让母公司作为一个小股东存在。现在已经两家公司是这个阶段了,他们的年盈利大概两亿人民币左右,可以上创业板了。

创业者对于控制权的需求即使最大化,也就是控股。走到这个阶段,我们从以前的内部辅导就最终变成投资行为,这个投资行为比VC的投资成功率高。我们有自己的基因,用辅导创业的方式,退出项目的成功率迄今为止是百分之百。所有辅导项目到最后都可以退出。计划在今年退出的一个项目,总投入3000万人民币左右,退出价格应该在16亿人民币左右。

当执行到第二、第三阶段时就一定把规则透明。大家最怕老板耍赖。当他做的好,公司控着股,一纸文件就可以把总经理废了,把管理团队换了,那就白干了。一旦有了不信任关系,大家就不会投入全部精力。最重要是诚信,规则要透明,一定严格执行。这个阶段不能把创业者当员工,有时人的身份是很难改的过来,现实中人经常是这样。家长很难把子女当成年人看,你看着他从一个baby长成20岁的成年人,你认为他还是baby,见到他还是叫宝宝。但他是成人了,这时就会发生矛盾。员工也是一样。你认识他时他刚清华毕业,然后有一天他成为总经理了,你还是呼来呵去、想打想骂,说你这个事很傻逼,赶快给我改了。他是创业者,他是CEO,他不接受这种方式,你只能跟他面对面的交谈。

我们的内部创业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普通员工进行培训。第二阶段,你提交方案,给你分红,但你没股权。第三阶段,你有股权但不控股。第四阶段,你自己做老板,独立上市,我们要么退出,要么做一个小股东。每一个阶段公司都要做好服务,保持心态。它的好处是,没逼优秀的人离开公司,接受别人的投资,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从投资的角度,内部创业的成功率高于从外部选择团队,基本上能保持30%的成功率。我们会比较坚定的执行下去。

从过去的经验看,成功的创业者有四个东西。第一,你眼中无法掩饰的热情。创业者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你真的为这个事激动了,有那种巨大的自驱力做这件事。没激情,无法在一个如此坎坷的道路上坚持这么久。

第二,你是否有心胸。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leader,如果胸怀不够宽广,凡事都会走到一个狭窄的路上,凡事都把人往坏处想,遇到合作伙伴都是阴暗的心理,企业一定不会做的很大,你不能容纳更多人才。

第三,是否有自主的意识。是否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一个兄弟跟我聊了半天,发现自己的想法全被推翻了,变成我的想法了,像这样的是不敢投的。你作为一个领导,自己没想法,容易被我或者被他影响,今天你听我讲你就这么说,明天听周鸿祎讲你就那么说,后天雷军讲你又信另外一套去了,每个人的东西都不一样,完蛋了,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没自我是不行的。

最后一条才是远见。是否有一定的高度。有种创业者我基本上会最后否掉,你的目标是什么,我就想带着兄弟们赚点钱。这个目标很好,没问题。但若只有这个目标是危险的,这个目标太低,不够远,实现的过程里面,可能没足够的东西让优秀的人跟你一起做。很多优秀的人都是非常需要非常大,非常远,非常清晰的愿景的。

UC十几年前就开始创业了,也是雷军投的,当时就在我们隔壁,还是一个小公司,几十个人。我当时看不明白,在一个小手机上做浏览器,这个生意模式好象毫无意义,这是我的第一观感。第二观感,这帮兄弟做这么没意义的事还可以做这么久,确实难得。后来听他们讲很多东西,就发现完全不一样了。手机是将来每个人进入信息世界的门户,相当于当年的互联网电脑,当时苹果还没起来,APP还不存在。浏览器会是你的这个载体上的第一门户,占领这个大门,就占领了未来一切可能的商业模式。这件事可能十年后才能应验,但我现在开始就把这个市场拿下,应验的那一天我就是这个市场的霸主。俞永福为了这件事,辞掉在联想的高管职位,开着马自达冲到广州创业,最终变成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公司。这就叫远见。

游戏这个行业里,不管是美术、技术还是产品,无论谁都想做制作人。我们更在乎的是,他可能不是制作人,可能什么都不会,他只要把这个团队搞定就可以了。我们看中的是有公司管理能力的人。像有一些不是制作人出身,但他能找到制作人,服他管。我们更在意是否将来可以成为企业家,愿意为此下较多的赌注。制作人仍然是一个专业领域的人,不是企业家。我们说的创业者其实最终的目标是成为企业家,而不是一个专业人才。

平台行业天然的会垄断,像游戏这样的内容行业天然的会百花齐放。我用微信你也用微信,所有人都用,平台就是强者恒强的玩法。内容行业,我要看《大圣归来》你要看《捉妖记》,他喜欢看《小时代》然后一堆人说这是烂片。只要是内容行业,就是百花齐放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将来肯定会有新产品,新公司,新创意涌现。最终能不能保持优势,取决于是否真的把这个事想明白了,并且做了投入。我们做内部创业和外部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当这个潮流到来时,我们不要被抛弃掉就好了,能领先当然最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15/07/22348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