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提速 亟待破解三大难题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推出国内首张移动支付双币信用卡——牡丹移动支付信用卡。此前,电信运营商已相继推出手机支付业务:中国移动通过新的SIM卡,实现小额支付和数据下载等多种功能;中国联通推出刷卡手机,方便用户出行;中国电信与交通银行合作,推出基于天翼手机应用平台的新型电子支付产品等。
在金融机构和电信运营商等各方联合推动下,我国手机支付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推出国内首张移动支付双币信用卡——牡丹移动支付信用卡。此前,电信运营商已相继推出手机支付业务:中国移动通过新的SIM卡,实现小额支付和数据下载等多种功能;中国联通推出刷卡手机,方便用户出行;中国电信与交通银行合作,推出基于天翼手机应用平台的新型电子支付产品等。
在金融机构和电信运营商等各方联合推动下,我国手机支付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快速发展的市场
早在几年前,上海、厦门、广州等地就开始推广手机支付服务。但由于受到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的限制,手机支付发展缓慢。随着3G业务的推出以及我国手机用户数的快速增加,手机支付的发展速度近来正在加快。
中国银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总量突破1920万户,实现交易6268.5万笔,交易额达1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4%和63.7%。
据悉,目前相关电信运营商已经确定在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四省市试点手机小额支付业务,阿里巴巴B2C业务、淘宝支付宝业务也已开始试水手机移动式交易平台和支付服务,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国内首张移动支付双币信用卡。专家表示,手机支付在国内正处于大发展的前夜,目前的2亿支付宝用户和7亿手机用户都是手机支付的潜在用户,手机支付很可能两年内在数亿手机用户中迅速普及。
联动优势总经理张斌表示:“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国家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便捷迅速、安全可靠的移动支付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移动支付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如果说2008年是移动支付应用的基础年,那么2009年就是移动支付的发展年。中国电信内部的一项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球移动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大大加快,预计到2011年,将会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
手机支付的推广、普及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消费与支付方式,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业务模式。支付宝总裁邵晓锋认为,“手机支付在未来3-5年将占第三方支付40%的份额”。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目前我国手机支付行业还不够成熟,能实现大规模商用的为数不多,但其发展趋势毋庸置疑。预计到2010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突破1.5亿人。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为手机支付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产业链热情高涨
目前国内手机支付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金融机构与运营商合作的手机支付方式,以金融机构为主导,运营商作为支付通道,用户将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号绑定,可以通过短信、WAP等形式利用银行卡等账户进行交易;另一种是以运营商为主导,为用户提供一个账号,用户预先存入费用并从该账户中支付费用,或者运营商通过SIM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在这两种手机支付模式中,电信运营商主导的方式发展较快,而金融机构主导的模式也在加速。
中国移动已完成了对若干频率下的手机现场非接触方案的测试,正着手制定移动支付标准,试图通过对SIM卡制式的控制掌握未来手机支付的话语权。同时,中国移动已开始进行上海世博会手机门票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欲借助上海世博会攻城略地。中国联通与复旦微电子达成协议,利用后者在上海交通卡领域的特殊地位,采用SIMPASS方案试水移动支付的实际应用。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亚男表示 ,今年第二季度,电信运营商纷纷涉足手机支付领域,表明电信运营商已把手机支付作为3G主要应用服务之一。现今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手机支付业务多集中在便民生活小额支付方面,一方面有利于运营商3G应用的积极拓展;另一方面,通过便民业务的开展,有利于运营商提升用户体验,培养用户对手机支付业务的认知。
金融机构方面,先是中国电信与交通银行合作,推出基于天翼手机应用平台的新型电子支付产品,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也推出了牡丹移动支付信用卡。据悉,该卡是将持卡人的手机号码与联名卡账户绑定,开通移动支付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购物、缴费等交易,实现安全、快捷的手机移动支付。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工行手机银行(WAP)实时了解包括存贷款利率、基金净值、股市行情、汇市行情、黄金行情等在内各类金融信息。
面对手机支付这一新兴产业,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样不甘落后。支付宝积极加入到手机支付研发的队伍中,并于近日正式推出手机支付服务。据悉,支付宝手机端软件开放下载短短几周,软件下载量就已经达到数十万次,每天的交易量达5万次,仅账户之间的交易次数即达到1万次。
面临三大考验
虽然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在手机支付业务方面动作不断,但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推广手机支付仍面临三大考验。
一是投资较高。要实现手机支付功能,除了需要一个支付账户外,还要求用户的手机必须是智能手机,这就等于为使用手机支付服务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另外,由于手机行业的竞争和技术复杂程度远高于传统互联网,目前市场上手机操作系统多样,因此手机支付的支撑系统也将受到考验。
二是手机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仍是难题。目前手机支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近距离通信(NFC),用户必须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进行支付;第二种是13.56MHz的双界面SIM卡(SIMPASS)标准;第三种是中国移动主推的基于2.4GHz的双界面智能卡(RFID-SIM)。与NFC相比,后两种技术只需要更换SIM卡而不用替换手机。但无论采用哪种技术实现方式,都需要对终端进行改良甚至更换,这就会产生一定的成本,目前尚无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尚未形成。从2006年开始手机支付就成为业界广为关注的手机应用之一,尽管已有近4年的发展,但用户的使用习惯尚未形成。调查数据表明,用户经常使用的手机应用服务中,手机支付仅占3.9%,远远落后于手机阅读、手机游戏、手机邮箱等应用。
专家表示 ,金融机构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手机支付业务的后续市场推广中,应与手机终端或数据卡厂商深度合作,统一手机支付的技术标准,通过补贴或定制等方式,解决移动终端与手机支付不相匹配的问题。此外,金融机构应当丰富手机支付产品,在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使手机支付产品多样化,从而吸引用户体验手机支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09/1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