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韩国-网络强国名不副实?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现年43岁的阿里巴巴副总裁张子恒,日前在出席该公司和韩国贸易协会在首尔COEX共同举办的“邀请大买家购买韩国商品”活动上,直言不讳地称:“韩国虽然是网络强国,但中小企业并没能把网络充分应用到贸易商。”
然而,事实上韩国并非缺乏类似于新浪、搜狐、阿里巴巴、淘宝的互联网企业。只不过韩国互联网行业几乎形成了“自己出不去,外人进不来”的封闭式格局。
日前SK电讯宣布撤出美国、台湾市场,韩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NHN在中国出现大额亏损。相比较后者只是出现亏损,尚未表示退出中国市场而言,SK电讯旗下的Cyworld今年才刚刚进军德国、日本、美国、台湾等4个国家和地区,不到半年便宣布撤出,着实令人唏嘘感叹。在韩国国内横行无阻的两大巨头,到了海外市场则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落得个铩羽而归的惨淡收场。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现年43岁的阿里巴巴副总裁张子恒,日前在出席该公司和韩国贸易协会在首尔COEX共同举办的“邀请大买家购买韩国商品”活动上,直言不讳地称:“韩国虽然是网络强国,但中小企业并没能把网络充分应用到贸易商。”
 
    作为立足于中国市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全球销售副总裁的张子恒此番表态,着实让以网络强国引以为豪的韩国同行大吃一惊。

    他还进一步指出:“韩国中小企业在出口中占的比重比其他竞争国小一半,出口也只是依赖于某一国家。”他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积极应用,费用和危险负担都较小的电子商务。

    而在此次阿里巴巴、韩国贸易协会联手举办的韩国货大采买活动中,沃尔玛、百思买、欧尚、华润万佳等全球100强的大牌采购商悉数聚齐,而近1000多家深受内需不足,经济衰退之困韩国中小企业则成为该项活动最大的可能受益者。借助电子商务的栈道,暗渡中国市场的陈仓。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互联网上,会刮起一股强热带对流空气所带来的网民抢购韩国商品风暴。

    韩国互联网企业海外惨败

    张副总裁表示:“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I流感盛行的影响,世界贸易大幅畏缩,相反网络电子商务却暴增。”

    然而,事实上韩国并非缺乏类似于新浪、搜狐、阿里巴巴、淘宝的互联网企业。只不过韩国互联网行业几乎形成了“自己出不去,外人进不来”的封闭式格局。尽管互联网世界是一个虚拟、开放的世界,但是却依存于文化、经济、现实、实力的线下世界。

    日前SK电讯宣布撤出美国、台湾市场,韩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NHN在中国出现大额亏损。相比较后者只是出现亏损,尚未表示退出中国市场而言,SK电讯旗下的Cyworld今年才刚刚进军德国、日本、美国、台湾等4个国家和地区,不到半年便宣布撤出,着实令人唏嘘感叹。在韩国国内横行无阻的两大巨头,到了海外市场则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落得个铩羽而归的惨淡收场。

    韩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NHN也被指称为“家里称雄,外边称熊”的窝里横高手。目前NHN的营收规模超过1兆韩元(约合RMB59亿元),进入兆韩元级大企业行列。不过去年该公司美国分部销售额仅为区区100亿韩元(依照现行汇率换算约为RMB5886万元)。尤其是该公司在进军中国市场5周年之即,收获的则是今年3季度营收仅为54亿韩元(约合RMB3183万元),营业损失高达9.7亿韩元(约合RMB571万元)的“惨败成果”。加之,今年7月进军日本搜索服务市场,被占据市场份额约90%的Google和雅虎两大巨头夹击,一直未能找到突破口的NHN日本之行自然算不上轻松愉快。

    此外,韩国排名第2的门户网站Afiliateportal,04年斥资1120亿韩元(约合RMB6.6亿元)收购美国互联网公司LYCOS,进军美国市场。不过,自收购当年至今,一直限于亏损的深渊,当初200人左右的公司职员,目前已经削减到了四分之三,只剩下不到50人还在苦苦支撑。

    中国互联网同行实力强劲

    另外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市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新浪,日前发布的3季度业绩则显示:截止9月30日,新浪当季度营收(OR)环比增长7%,增长到9640万美元,净利润(NP)则达到1670万,每股收益(EPS)则高达29美分。与此同时该公司预计,不计来自房地产业务广告营收,四季度预计营收9300万美元~9600美元;计入来自房地产业务广告营收的话,四季度营收有望达到1.06亿美元~1.09亿美元的高水平增长,远远超过汤森路透以及华尔街大牌分析师们的预期。

    新浪3季度高营收、高增长的上佳表现,同时引起全球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FOX NWES 、Zacks.com、Eastday.com、 MalaysiaNews.net(马来西亚)、 RMN、 The Motley Fool以及 Philippine Entertainment Portal (菲律宾)等传统及网络新媒体均以“远超分析师月期”为题大篇幅的报道了该公司3季度业绩表现。路透社甚至以《Sina beats Wall Street expectations(新浪击败华尔街预期)》醒目的标题,传递出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业绩令全球同行难望项背,气势超迈领袖群伦的信息。

    分析师认为,新浪在3季度之所以取得“SINA SINA SINGING A SONG……”领先同行的经营业绩,一方面与其主力市场中国经济的复苏有着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该公司在咨讯服务、博客互动服务,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新推出的产品–微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分析师高调评价了新浪微博对互联网行业带来的影响。认为新浪微博将网民带进了“网友-博友-脖友的新时代”,并表示新浪微博推出微博粉丝团的网络交流新理念,非独名人有粉丝,草根也将平等的拥有为数诸多的粉丝团,从而彻底颠覆了网络虚拟世界“线下化”的交流规则。

    该名分析师援引微博脖友的话称:“微博到围脖的延伸理念,使得网络的作用不单纯表现在影响生活方面,而是作为一种生存和精神状态‘渗透式’融入生活。”

    该名分析师称,NHN在中国市场的惨败,恰恰源于未能很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对互动交流的功能定位,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冲突的失败”。而新浪的成功则恰恰基于这一点。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新浪博客、新浪微博所基于的草根文化元素,完美地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人文理念中的“君子好仁,仁者好友”的互动交流理念以及通过交流达到彰显自我价值、品位的人际价值观。从而使得新浪已经超越了门户网站的“认识定位”,资讯服务、互动服务、交流服务成为其点击量及习惯用户群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也使得互联网广告主的广告投放的投产比大大提高,投放信心得以稳固提升。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韩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中国等在海外市场接连吞下惨败的苦果,根本原因在于并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准备,而是盲目照搬韩国国内的成功经验。个中原因还是源于对其“互联网强国”的盲目自信。

    事实上,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实体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之前,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譬如SK电讯的CyWorld在韩国市场其取得成功的经验在于,韩国用户习惯于花大把钞票打扮,作为自己“理想人”化身的互联网虚拟形象。而美国用户则更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到与网友的互动交流、游戏、音乐等方面,几乎不存在虚拟形象就是自己化身的概念。

    全球互联网企业韩国惨败

    另一方面,全球性互联网巨头同样出现了在韩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接连惨败的情况。

    最近,全球最大的3D仿真虚拟世界网站「Second Life」宣布撤出韩国市场。SecondLife以其用户使用自己的仿真虚拟形象,在虚拟空间“生活”风靡欧美。目前该公司在欧美市场拥有1000多万习惯用户。2年前挺进韩国市场的SecondLife,却由于本土化策略失败、服务不合韩国人口味两大失误,被迫踏上打道回府的“伤心归途”。

    全球传媒大亨默多克投资的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网站-“MySpace(我的空间)”,进入韩国市场不到1年,也出现了同样的遭遇。业内分析人士不无惋惜的表示:“MySpace在全球26个国家拥有着超过2亿人的用户群,但是在韩国的处境相当地凄惨。”

    甚至连在全球市场战无不胜,独领风骚的搜索引擎巨霸「Google」,在韩国市场也首次品尝到了屈辱的滋味。这家占着全球搜索量60%的巨无霸,在韩国的份额居然是敬陪末座的最后1名。而且祸不单行,其韩国合作伙伴Daum Communications在本月初宣布将中止与Google的检索广告代理权契约,相反却向Google对手的雅虎投怀送抱。

    封闭的韩国市场?

    究竟是韩国没市场,还是市场不够开放?目前已经成为包括世界性互联网巨头们在内的全球性跨国企业所深刻反思的问题。非但在互联网市场,就是在消费品市场,沃尔玛、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惠而浦等巨头,要么压根放弃韩国市场,要么在韩国市场“进进出出”。韩国市场似乎成了外资企业一块心病;而韩国“最难攻克的市场”之名则又令韩国人自己感到不怎么乐意。

    事实上,韩剧风靡亚洲乃至全球的同时,已经将韩国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推向了世界。被誉为“日本熟妇杀手”的裴勇俊、“东方芭比”的韩彩英以及金喜善、宋慧乔、朴在熙等等,掀起的一股股“韩潮热风”,不仅在中国大陆、台湾催生了一大批以崇拜韩星为己任,追捧韩货为乐事的哈韩一族。就是在日本、美国、英国等等发达国家,韩星、韩货两大韩国特产也是风靡不衰。

    虽然韩剧被指称为涉嫌文化软侵略。但是三星、LG两大巨头无论在液晶面板、液晶电视,还是在手机、PC(台式电脑)、NB(笔记本电脑)、DC(数码相机)领域,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都在以“超美甩日赛欧统霸全球”的状态节节攀升。韩剧热也把韩国烧烤推向世界,日本料理、中华美食,甚至连KFC、麦当劳都难免嫉妒其如“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靡程度。
 
    种种迹象表明,韩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市场的失败或许只是暂时性的“休克”;而全球互联网巨头何时迎来在韩国市场的“好日子”还是一个为期遥遥的未知数。

    也许下一次纠集全球采购巨头,帮助韩国中小企业扩大中国外需市场的主角不再是阿里巴巴,而是韩国的某电子商务巨头。究竟会是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究竟在何时呢?让我们翘首以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09/11/8043

关注微信